波西米亚狂想曲:取悦世人的疼痛

文 / 左叔

我能理解 Queen 乐队主唱 Freddie Mercury 与他的女朋友 Mary Austin 之间不曾舍弃彼此的感情,这种发于微小时的情感具体极强的生命力,纵使有后世的波折仍然不能动摇它的坚韧。

在现实世界里 Freddie 离开人世后,将自己的后事以及音乐版权都留给了 Mary,而 Mary 隐匿了 Freddie “去处”让他在俗世的喧嚣中平静地离开。

我觉得饰演 Freddie 的 Rami Malek 在银幕上将一个内心不安的人还原得很好,一直都要刻意隐藏起来的暴牙,面对镜头不自觉抖动的下眼睑,一个人内心里的不安透过这些微表情泄露出来。

移民家庭、一口暴牙,我猜想 Freddie 极有可能成长在一个被长期耻笑的环境里。他是如何拥有可以站上舞台的自信,我没有深究过,但剧中透过他小时候的照片有一个交待——拳击。

Freddie 在剧中的“音乐之路”看起来也是“拳击”的状态,持才自傲、横冲直撞,有些地方甚至有些自恋色彩浓重的自负。这种自负深层次的心理动因其实是不安,一种想要获取他人认同的不安感。这种不安会催促他努力、挣扎、徘徊、放纵……以一切惊世骇俗的姿态站在人前。

贯穿电影全程的除了 Queen 乐队音乐之外,还有 Freddie 的不安感。站在人山人海前,他可以振臂高呼应者云集,但是落幕之后,孤独就像甩不掉的影子一样。

电影之中有太多幕这样的细节交待,隔街的电话、闪灭的灯光、酒池肉林式的派对、一个人平静地躺在床上……他仍旧要面对孤独,期待认同。

舞台有多大,声浪有多响,孤独就有多大,渴望就有多焦灼。这是他的疼痛,也是他一生的劫。最终,他经历了人生中的荒唐,也将这些荒唐写进了歌里,传唱给更多的同样需要面对孤独的灵魂。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题遗山诗》有句诗叫“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其实也可以化在 Freddie 身上,对于他而言个人命运的不幸同样也是乐迷之幸,他拥有将这些不幸转化为具有传播能力的作品,更多的人在这些作品里找到可以慰藉内心的共鸣。

艺术是什么?它是创作者以平凡的肉身经历的苦难,以及用一颗心捧出来取悦世人的疼痛。

图源豆瓣

这是电影长达20分钟演唱会前的一幕,虽然国内上映的版本剪掉了很多关键性的细节,但在这一幕依旧具有直击人心的感染力。

Freddie 戴着墨镜去就诊,然后出来的时候与等在走廊的另一个患者偶遇。患者应该是认出他来了,他们用巡演中“互动招呼”彼此确认了一下。

作为一个传记式的电影,我无法猜测这一幕是否是真实再现,但我非常欣赏这神来的一笔。它解开了 Freddie 的心结,让他由失落到振奋的转变更加合理,也让这个人物克服不安的心魔以更加从容的姿态面对他的观众以及往后余生。

波西米亚狂想曲 Bohemian Rhapsody (2018)
导演: 布莱恩·辛格
编剧: 安东尼·麦卡滕 / 皮特·摩根
主演: 拉米·马雷克 / 本·哈迪 / 约瑟夫·梅泽罗 / 格威利姆·李 / 艾伦·里奇 / 更多…
类型: 剧情 / 音乐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9-03-22(中国大陆) / 2018-11-02(美国)
片长: 135分钟 / 131分钟(中国大陆)
又名: 波希米亚狂想曲:摇滚传说(港) / 波希米亚狂想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