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是个技术活

文 / 左叔

最近一段时间,我的工作排得比较满,尤其是现场分享的活动。高频率的输出之后,人会觉得很空乏,需要慢下来感受、阅读和沉淀。接到邀约,我本心是拒绝的,所以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是“没有什么好分享的,只能吹牛了”。没想到对方就接了句,“那你就来吹牛吧”。由此可见,拒绝一件事情时,一定要考虑到对方“清奇”的脑回路。

这是今天分享主题“看叔如何吹好一个牛”的现实来源。既然答应了,还是要做准备的。我这里要特别感谢咱们做微信推送文案工作的小伙伴,他对“吹牛”这个词进行了延伸,将它拓展到演讲、朗诵等一系列口头表达的动作上来。谢谢你救了我,否则“吹牛”这样的一个特别“险峻”的主题,真得不太好讲。我表示感谢的主要目的,就是万一我在这个“险峻”的主题里讲不下去的时候,我会顺着你给我的“竿子”向上爬,开展自救的。

“吹牛”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得比较多的一个字眼,相信在座的没有人是不知道它确切意思的。但是,我觉得今天这个场合,我们还是有必要来拆解一下这个词。吹,动词,确切的意思我们不去分析了,但我们可以从它的“口”字边判断它所表示的动作与我们的嘴巴相关的。牛,名词,表示一种动物。中国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农耕文化为基础的,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走在“中国梦”的征途上,但是“牛”在我们文化意象里的基础并没有太多的改变,它或许是个中性的字眼,但赞美的成份还是多的。

牛,其实也是一个形容词。当我们赞美一个人特别厉害的时候。我们一般会说,这个人特别得牛。牛,作为形容词基本上都是褒义的。综合来看,“牛”这个字基本上是中性或者褒义的。可是为什么它加了一个“吹”字就是有贬义的倾向了呢?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我和大家一样,在分享这个主题之前我是没有思考过的。当我停下来想一想的时候,我还是有一些收获的。

有没有可能,这个事情的整个逻辑是这样子的。我说得不一定对,大家可以一起来探讨探讨,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问题会不会出现在“吹”这个字眼上。我们在俗语里一般在“吹牛”后面还要加再上一个字“皮”,或者再加一个AC这间的字母,来表达我们鄙夷的情绪。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反感的不是“牛”不本身,而是在“吹”的过程之中将“皮”与AC那个中间的字母当作了“牛”。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再深入地想一想,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对于“口头表达”这个事本身的观感,相对于文字记载而言,是不是也处在一个鄙夷和弱势的位置上呢?“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言九鼎”好像都在肯定“口头表达”,对不对?但细细想一想,为什么要驾着马车去追呢?为什么要铸造那个鼎呢?我们对“口头表达”的赞美是以“白纸黑字”为标准的,我们的英雄是要“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光被人口头传诵是不满足的,我们还要名垂青史,要被文字记载下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猜大家一定想得到的,我们过去科技手段还没有发展到可以记录声音影像的地步,再好的口头表达像“舌战群儒”只能是即时的、现场的,不可以回溯,即便要记录也只能通过文字的形式,久而久之,我们对待“口头表达”的态度会慢慢地轻视起来,“信口雌黄”、“油嘴滑舌”之类的字眼便是慢衍生出来了。

在座的各位,我想大家加入社团肯定是有原因,就像我上次在来宾发言中提到的那样,“春风十里不如你”,大家都在期待遇到更好的自己,大家都希望通过实践锻炼提升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需求,那是因为我们在步入职场之后,发现我们在应试教育过程之中没有补足这一口。我们站在人群面前会紧张,我们表达自己的思路观点的时候会混乱,我们没有办法组织好自己的语言,我们肢体僵硬,我们表情木然,我们没有办法达到自己理想化的境界。

我女儿目前在读小学,我知道现如今的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还是有很多可以展示自己口才的机会,但是家长其实还是比较看中那个考试分数的,毕竟现如今的高考还是一个大的指挥棒,它可以裁罚决断很多人的人生,不听不行。而回顾我自己的童年,虽然我不谦虚地说我已经算是获得很多的登台讲话的机会,但相对我女儿日常教育中呈现出来的机会,其实算是少的。我可能整个小学阶段还不如她在班级里面的日常表现机会多。

不单单是我,其实我们整个社会这个方面“吹牛”机会都是不多的。我们会特别佩服走竞选机制的外国领导人的口头表达能力,他们通过竞选演讲、辩论来阐释自己的主张,也在这个过程之中展现出过人的表达能力。反过来看,我们在演讲其实是比较缺乏训练和导向的,我们基本上还是“读报告”的状态,从现场的感染力来看,“讲”与“读”之间感染力的落差还是比较大的。

念报告这件事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有一些比较难以抹去的印迹,就是我们很多大大小小的头头脑脑,不知道为什么会坚持使用方言。我一直想不明白这件事情,直到前不久北大的校长就闹了一个读白字的笑话。让我觉得更可笑的,不是读白字这件事情,是他事后的解释。他说讲话稿都是他自己写的。我很难想像一个人会在自己的讲话稿里面给自己埋上一个不会读的字作为地雷。我给他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遇到不会读的字,读错了就说是自己的乡音跑出来了。

如果说北大校长“吹牛”这件事情是比较特别的个案,那么在我们社会里比较普遍“吹牛”发生在什么样的场合呢?大家一起想一想。是不是星叉叉咖啡里面,有人品着咖啡,摊开笔记本玩接龙游戏,然后电话响起来了,接起电话就开始谈几百亿的生意?是不是酒过三旬,菜过五味之后,男人们坐在一起开始抬杠的时候,老子再喝三瓶都没有事儿?

这些是不是我们看到比较多的“吹牛”的场合,大家有没有意识到,这些吹牛的场合都是我们“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表演。我们在需要伪装自己的时候,我们在失去意识把握的时候,我们在失去羞耻之心的时候,我们做“吹牛”这件事情做得是不是比较“炉火纯青”呢?那么,我们沿着这个思路想一想,我们该如何吹好一个牛。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幌子”。幌子是什么呢?大家有没有在影视作品见过,那些行走江湖的郎中和术士是不是手上都拿着一个像幡一样东西,上面写的是什么“赛半仙”、“妙手回春”,这就是“幌子”。那么,现代社会的“幌子”是什么?就是我们很多人都提到的“抬头”,头衔。为什么要头衔?人是社会动物。社会动物最最基本的趋利避害的心理模式是什么?“从众心理”,说白了就是随大流。

现如今的社会,大流那么多,八百向东,八百向西,怎么判断,这个时候就需要意见领袖。怎么分辩意见领袖,服从权威的意识就让我们找那个“头衔”最大的,听上去了牛的。这个时候,“牛人”扛着他们的“幌子”就上场了,不要听他开始吹,光看他的头衔就已经腿软了,如此这般的大神,见一回已经是迷弟迷妹内心雀跃,不可自拔了,吹成什么样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见到了,听到了,打了电话了。

想要让别人信服,有些时候不单单靠你的技术,你还需要一些认证。社团为大家提供了这些机会,但这些机会对于“期待遇见更好的自己”的各位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能还需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再更大的舞台上来认证自己。至于哪些认证方式,我想各位的需求都不一样,总之多去关注一、多去努力、多去实践总归是会有收获的。

其次,光有幌子其实是不够的,要吹得好还要有技术。吹牛属于口头表达,口头表达、演讲、朗诵、表演、艺术、创作,我觉得这此东西基本上都是共通的,这些东西最最基础的东西是什么?最最基本技术是什么?最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是我们跟这个现实世间之间的关系。

第一步,永远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私人的感受。第二步我们将感受到的这个世界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第三步才是我们将内化的东西组织成有逻辑结构的东西,再透过一定的形式,面对一定的受众群,进行传播和表达,用自己的方式将它还原给这个世界。我的对所有文艺形式的理解,也是我对吹牛、演讲、朗诵等口头表达的理解。未必对,提供一个解题思路供大家参考。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来看看大家比较关心的演讲。演讲什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觉得演讲是核心观念的传递,我透过眼前事悟出了什么样的观点,我觉得这个观点对于解决当前的问题有怎样的促进作用,我期待大家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通常看到的演讲是什么呢?

你们社团的活动我参加得不多,我不熟悉你们的套路,但因为我一直在体制内的关系,我听得比较多,看得比较多的都是体制内的演讲。我来举一个最最平常的例子,就是我们一些演讲者通常会讲的,某一个舍小家,顾大家勤奋敬业的例子,我一般寻常的稿子会赞美这个杰出的代表,稍微深一些的会会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可是大家仔细想一想,这样的演讲与先进事迹报告有什么区别呢?它分析杰出代表如何努力的深层次的动因了吗?它鼓动我们反思自己了吗?它为改进我们当前的行为有提出过合理化的方案和建议吗?其实是没有的。不传递核心价值观念的演讲,不是演讲,是上台“吹了个牛”而已。

演讲的第二个关键是什么?是对象性。你这些传递的内容是给谁的?这一点也极容易被我们给忽视了。大家都觉得中国人没有演讲的传统,其实不要说远,基层群众发动工作就是很典型的演讲发动。面对的对象是农民是不是?他们都不识字对不对?宣传标识、理论书籍肯定都行不通对不对?怎么宣讲高大上的内容?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来概括,就六个字。你说有没有对象性?

来,我们来反思反思自己曾经做过的演讲,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对象性的问题?我们面对的是谁?这些人关不关心你要讲的内容?如果是关心的,你该怎么讲?如果是不关心,你如何将自己的主题与它们关心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我们的核心是一样的,但是面对不同的对象,我们要做不一样的解读,这就是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就是对象性的需求。它关系到我们传播的效率的问题。

演讲第三个关键是什么?即时互动与调整。除了参加比赛的演讲,为了确保准确和不出错,大家按固定的走远了就好了,其他现场的演讲和分享,我们只要准备好百分百,然后做临场的调整。关心的讲细一点,不关心的略过。这么做的目的强烈的同样也是传播效率的问题。

几个要注意的地方,如何做好开场,如何运用肢体,如何舞台调度(略)。

“吹牛”让人信服还有另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是低调和谦虚。因为这个,我得强调一点,以上内容都是我自己瞎琢磨出来的,不一定都对。万一与某些名家大师想到了一处去了,非得说我是借鉴和抄袭的,我也认了。我觉得我在这个场合说什么都不重要,如果能够在各位的心里面留下一些触动,能够让大家开始反思自己曾经做的努力,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无效的,有什么方向是自己需要调整的,我觉得那就是我今天最大的收获了。

根据现场分享整理,略有改动。感谢高昂提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