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史:用一本书还原南京这座城市的真实面目

纵观古今中外,南京和别的城市太不一样了。与上海香港这样的新兴城市显然不同,南京是那样古老,古老到走在南京的大街上就像“逛古董铺子”;南京又与那些古都也不一样。一提到北京就会令人觉得皇气森然,一提到西安便能遥想中古。只有南京,虽然也是历经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等十朝,却仍能如此雍容又寻常地存在于这片江南山水之间。

因为经历过太多皇朝的更替,也自然派生出众多的别名,诸如“金陵”、“秣陵”、“建业”、“建康”,"白下"等,也正因为皇朝更替的太频繁了,南京于世人有太多误解。有短命说,有皇气尽泄说,有阴气过盛说,也有坚持说南京仍藏有皇气之说。而《南京城市史》这部著作的问世,不涉迷信,不悖正史,不违野史,只遵循最真实的史料,写就这一最纯粹的城市史。

有别于政府文本里的南京,薛冰先生笔下的南京,显得更为民间和客观,就连搜集到的史实和物料,都极尽真实。这些史实和史料,都是薛冰先生数十年如一日,走街串巷,从博物馆图书馆里一页一页逐字逐句地捡拾回来,又从岁月深处一点点求证据挖掘,是经得起时间和光阴的推敲的。

薛冰先生虽为绍兴人,有着江南人最久远的细腻和温情,对于这片自古的皇城山水之城也有着与常人不一样的感情。他时常行走于老城南的巷陌里,微笑着惦量这片经历过无数灾难和腥风血雨的城厢,这里仍充满了烟水气,不时走出来的老人,身上也保留着独属于这个城市的记忆。

南京城市史:用一本书还原南京这座城市的真实面目

《南京城市史》不像正史那般无趣,生动地再现了南京这座城市由建城以来诸多有趣的细节,比如南京城最早的几处城恒,一为江宁汤山镇雷公山,因出土过两年猿人头盖骨化石以及后来又出土的猿人牙齿化石,成为南京地区古人类活动的历史证明;而北阴阳营遗址的发现,则是印证了南京老城区内最早的居民区所在地。再比如薛老认定南京最初的建设发展都在滨江地区,也就是说,南京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沿江发展的城市。所以,我们一贯意义上的以秦淮河为母亲河的定义,是不是要作一些更正了呢。

这部著作也真实还原了南京城的诸多原始风貌,仿佛带着作者回到久远的古代。比如,薛冰先生说秦淮河最宽时达一百三十多米,而不是像现在人们所看到的才仅仅二十多米,可以想见,当年这么宽的秦淮河烟波浩淼的样子。

书中也提到人们最关心的石头城的位置,好多人以为整个明城墙范围内就是当年的石头城,也有人认为石头城可能就是仅仅指鬼脸城那一小块,只不过因倚着清凉山的石头所建所以才唤作石头城。薛老根据多年的实地和史料考证,得出最终的答案,就是始建于东吴的石头城,应该位于乌龙潭以北,清凉山以南,西抵外秦淮河,东含盋山和龙蟠里。这个答案得到了诸多专家的肯定,也渐渐为人们所接受。

最有趣的当然是薛老提到上世纪初的《首都计划》,这部奠定南京现代化城市规范格局的文件,向来受到薛老的推崇,此计划虽然制定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刚刚从苦难深重的封建社会脱离,可谓是万象更新迫于眉睫。就算放到今日,《首都计划》也不失为一部科学而先进的城市规划设计,对于当今的城市建设仍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所以薛老对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京老城区内的大砍大建颇有微词,虽然后来的南京领导有所醒悟,也开始重视南京的历史文化和遗留保护,但薛老还是表示出一些遗憾,毕竟有些历史遗存一旦没了,再去重建又毫无意义了。

薛冰先生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五十年,整整半个世纪。他有足够的资格来评述这座城市,来挖掘这座城市的历史。

南京这座城市是有性格的,也是有生命的。这部著作或许不是最严格意义上的城市史,也不是一定要在官方的史册里占据一定的席位;但有一种必然,就是一定会影响后人,影响后来对南京对这座城市有着感情,有着对南京城市历史有探索精神的后人。或许书中的史实会再一次被质疑,被推翻,这些在薛老看来,或许是大幸事呢。

南京城市史:用一本书还原南京这座城市的真实面目

作者: 薛冰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5-10
页数: 302
定价: 7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4159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