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歌运动1975年6月6日,杨弦和胡德夫在台北中山堂举行了一场名为《中国现代民歌之夜》的小型音乐会,作品唱的是余光中的诗,传承民谣风骨的一场音乐运动正是由此开端,台湾“新民歌运动”的序幕被拉开。70年代的台湾民歌运动不光我们怀旧,台湾人也同样怀念那个创作年代,大时代的背景,激情和理想共存。民歌运动初期,学生的参与是主流,尔后发扬至全社会,成为70年代台湾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影响了当时的艺术、文学和社会观念,一大批台湾本土作家从被动参与到主动介入,也提升了台湾音乐的自我觉醒……
播出时间:2006年08月06日
节目档期:第163期
文件大小:10.3MB
文件格式:MP3
节日时长:30'00"
制作主持:左边
音乐主题:民谣年代
播放曲目:
01.让我们看云去/刘文正
02.木棉道/南方二重唱
03.走在雨中/姜育恒
04.忘了我是谁/黄莺莺
版权声明:节目中使用的音乐版权归原创者及所属唱片公司所有。本节目可在符合“引用声明、注明出处、非商业”等条件的情况下转载。不便之处,敬请谅解!
我的播客:Hit Here(历年节目录音)
引用
民歌早期的作品一般是歌咏山水之美、青春之情、旋律清新自然、歌词朴素无华,叶佳修、苏来、李建复、刘兰溪、邰肇玫、施碧梧、王海玲、陈明韶、邱晨、赵树海等歌手;靳铁章、毕心一、毕奂一、林建助、许翰君、陈云山、黄大城、王新莲、吴楚楚等词曲作者是当时民歌运动的主力,他们的创作吸引了台湾青年。而随着候德建、罗大佑、李泰祥的介入,民歌运动有了质的飞跃,比初期的淳朴无暇多了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由于当时创作力量的不足,大量的歌曲是谱名家的诗作,如三毛、余光中、赖西安、罗门、席慕容、李敖、蒋勋等台湾本土作家,而随着侯、罗、李的作品的流传,民歌运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70年代的台湾民歌运动不光我们怀旧,台湾人也同样怀念那个创作年代,大时代的背景,激情和理想共存。民歌运动初期,学生的参与是主流,尔后发扬至全社会,成为70年代台湾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影响了当时的艺术、文学和社会观念,一大批台湾本土作家从被动参与到主动介入,也提升了台湾音乐的自我觉醒。70年代中期诞生的“金韵民歌奖”,使整个民歌运动有了推广的可能,一年一届的评奖成了当时台湾乐界的一大盛事。“金韵民歌奖”也顺势发行了大量的民歌唱片,一大批作品也随着音乐的传播而光大。如邰肇玫的《如果》、邱晨的《小茉莉》、施孝荣的《拜访春天》叶佳修的《渔歌》、黄大城和钟丽丽的《让我们看云去》、王梦麟的《雨中即景》、银霞的《兰花草》等都是我们传唱已久的歌。民歌时代进入80年代后,大量的投机校园歌曲出现,一些唱片公司也纷纷加入,民歌运动开始走下坡,矫情假意的作品多了起来,商业化也开始介入。幸好,及时出现了一批后进者,李宗盛、陈志远、翁孝良、梁弘志、郑怡等才使民歌运动还能依旧保持一份纯真。
■木船民歌西餐厅官方网站
http://www.theark.com.sg/
■银河民歌世代 专题网站
http://www.iwant-folk.com/folkvocalist.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