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万芳的小剧场:合二为一

从前一张单曲碟《读乐乐》开始,便知道万芳这一张专辑的大体方向是什么。对于内地喜欢万芳的人来说,万芳给予我们的印象很多时候还是被定格在歌手身上,偶尔也有一些朋友听过她的广播节目,那些睡不着的夜晚,陪伴过我们是她温柔的声音。当然真正钟爱万芳的朋友,都知道这些年来,她在台湾剧场界深耕的成果。从台湾到内地,与不同的人合作,用她自己的话说,她与戏剧的相遇,绝非偶然。她始终记得已故屏风 ...
从前一张单曲碟《读乐乐》开始,便知道万芳这一张专辑的大体方向是什么。对于内地喜欢万芳的人来说,万芳给予我们的印象很多时候还是被定格在歌手身上,偶尔也有一些朋友听过她的广播节目,那些睡不着的夜晚,陪伴过我们是她温柔的声音。当然真正钟爱万芳的朋友,都知道这些年来,她在台湾剧场界深耕的成果。从台湾到内地,与不同的人合作,用她自己的话说,她与戏剧的相遇,绝非偶然。她始终记得已故屏风 ...
偶像剧一直是台湾影视剧作的主流派别,别感慨此类剧作有多脑残,至少在现场生活层面之外,给了大家一个做白日梦的机会,虽然这几年剧作方向开始接近小三、劈腿等社会话题,但日系小清新的风格仍然是主流。《巷弄里的那家书店》这部剧集现阶段也是正在热播的,虽然没有看过,但还是被小清新的封面给美哭了。曾几何时,自己也梦想过有这样的间店面,可以贩卖书籍、轻食、饮料,能够常常与三五好友聊天,以此 ...
有些制作人风格太强烈了,很容易把歌手做成他自己的分身。比如李宗盛帮杨宗纬制作的《怀珠》,杨宗纬仿佛被老李“借尸还魂”了一般,尽管声线不一样,年纪不一样,阅历不一样,但最终呈现出来的,仿佛杨宗伟只是一个影子,透出来却是李宗盛。听完郁可唯的《温水》,最直观的印象却是张亚东曾经制作过的其他几位女歌手所呈现出来的质感。 一直以来都觉得郁可唯的定位不是那么明确,文艺的、人文的大概是制 ...
这是来自虾米音乐的@朱七 的一辑图片,他在25届金曲奖前后拜访了滚石唱片台北公司,并拍下了唱片公司随处可见的唱片封面,都是历年的经典之作。私以为,滚石这间唱片公司对于我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间唱片公司所能承载的范围。我也在自己的网站中做了一个私人感受的专题,将网站中关于滚石唱片的一些细碎的东西重新罗列了一遍。现如今的滚石已经不能与辉煌的阶段相比已经低迷了许多,很多当年很钟情 ...
一张一张EP的铺垫,终于等来了整张专辑的样貌,细水长流地作为整个下午工作的背景音乐,浅浅地听着陪伴着,纵使林凡这些许年在流行音乐圈有所建树,在这样的时间与空间之中,我与她之间的缘份仅限于此。听歌从来都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旋律中涌动的是创作者曾经的个人体验,演唱者隔了一层,加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体验掺杂在其中,而听者到了最后一步,其实也参与创作之中,以自己的人生阅历来还原这个歌 ...
以林凡的这把嗓子,封面设计真心不必被逼到这步田地,但她还是做了,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都让人觉出唱片圈的无情与嗜血。林凡出道至今大概也有十来个年头了,早几年也有过歌红人不红的阶段,配唱诸多电视剧作的片头片尾曲,发行了几张圈内人叫好的专辑。可是还是有几年实在不济,在电视台做了编译制作的幕后工作。与寻常人事业回春一样,再有新的片约,总免不了倍加珍惜,将每一张都当作最后一张来做 ...
2009年03月07日至2010年02月21日,纵贯线用近乎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华语乐坛上颇有“纪录意味儿”的巡回演唱会,与一千万人共渡了四十余场次的音乐旅程。在这本由接力出版社引进台湾原版发行的《纵贯线经典旅程》一书的开篇,便罗列了诸多有趣的数字,诸如坐了多少次飞机、吃了多少顿飞机餐、累积了多少飞机里程、花了多少托运费、动用了多少安保人力等等。这些数字背后当然少了策划者诸多的 ...
发表于1992年的专辑《放心》是万芳的第二张个人专辑,也是她个人第一张CD唱片。唱片由音乐田制作,滚石唱片发行,知名音乐人黄建昌操刀了这张专辑,呈现出与后世李宗盛手笔下的万芳不一样质感的万芳。专辑中多数作品翻唱自日本歌手今井美树(いまい みき),唱片公司复制了两个人相近的知性气质,在市场和流行度上取得了成功。由姚若龙重新填词的《半袖》,整曲不着一言爱情,却传递出不可以言说的 ...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缺乏改变的勇气,而是我们缺乏改变的意识。特别是当我们成为某一类“既得利益者”时,这样的寻求变化的内在驱动力就会少掉许多。功成名就并不是意味着可以停止不前,很多资深的艺人都在努力地求新求变。站在潮头的永远都害怕被潮流所淹没,于是有人把精力放在将舞蹈动作演变成杂技,而另一些则更深入地问及自己的内心,去寻找不同的合作者,寻求灵感和火花的碰撞。其实从《花旦》那种专辑 ...
总有一些爱,由于我们过于亲近,反而难以启齿,总有一些情,由于我们习以为常,反而疏于关注,相信很多的父子关系或者父女关系都是如此,因为我们太过亲近,以至很多话来不及说,很多情不会表达。今天快到午餐的时候接到妈妈的电话,说父亲早晨起床后便一直呕吐不止,一直觉得头昏沉沉的,没有力气。我家族有心血管方面的遗传史,心里觉得不妙。没有吃饭,驱车赶回父母家,送他去医院。才过六十的父亲,面 ...
由滚石发表于1993年的专辑《贴心》是万芳第四张个人专辑,也是她步入歌坛稳扎稳打的一张专辑,从民谣餐厅初试啼声到民谣大赛出道,万芳的声音特质里总有一丝令人感觉温暖的成份,而滚石准确地把握住了万芳歌声中“倾诉的力量”。这张叫名《贴心》的专辑,在副标题和文案中都尽可能地表达出“倾诉”的内涵和外延,而这张专辑的收录的十支作品风格统一,概念完整,以窝心体己的词句慰籍红尘男女
说实话,这张专辑的节奏旋律已经超越了我的能力范围,在第一遍听的时候,几乎不能坚持到第九首歌,这是历年听陈升过程当中不曾出现过的,也转念明白了为何这张专辑在豆瓣评分里会低至那个程度。这是一张与陈升历年专辑风格不同的唱片,当初信马由缰的散淡渐渐变成了一种慵懒涣散之气,而这一切的转折点大概就是那个我们都以为会一辈子孤单的下去的女人突然就嫁了。此后他开始了自己的音乐游历
这是一张发表于2012年的专辑,当时听的时候便觉得很惊艳,一直想找机会来做推荐,却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未能留下任何的只言片语,也许是因为生活匆忙的关系吧。网上流传五月是“负能量充沛”的月份,却在这个月忙碌之后,找到一点点放松的机会,遇到重听这张专辑的机会。我以为我在频道里写过关于这张专辑的一点什么,事实上并没有。的确会有一类作品,会让你在听过之后写一点什么
齐豫发表于1984年的专辑《有一个人》是一张现如今看来近乎“奢侈华丽”的专辑,在严肃文学影响仍占主导地位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一张以“诗集”风格出现的专辑,努力尝试着将严肃文学与流行音乐做一个有机的结合,而这个创意尝试的幕后推手便是有“大师”之誉的李泰祥。身为古典音乐出身的学院派音乐人,李泰祥在艺术性和通俗化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而作为唱校园民歌成名的流行歌手齐豫,则充分地 ...
作为将R&B音乐风潮引入华语流行乐坛的先锋,杜德伟一直给人阳光动感又不乏深情款款的印象,1993年与旧东家约满加盟滚石唱片后,他将工作重心从香港转移到台湾,滚石特殊的人文气质和艺术性,成为杜德伟尝试音乐理念的温床,从1994年《未变过》开始,全面引入并主打R&B概念
发表于1991专辑《平凡》是年黄韵玲第五张专辑,作为一张跨洋录制的专辑,音乐轻松的节奏、多无化的流行元素以及成熟的人文思考,体现了她在制作、作曲、演奏等方面的功力,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她此后的音乐风格,成就了她中期的代表作,此张专辑也成功地入围了“台湾百大唱片”。 专辑作品《关不掉的收音机》采用节奏轻快的森巴曲风,听了不禁让人随音乐而起舞,道出不嗜名利的寻常心太态,切合专辑的 ...
签给滚石唱片的郁可唯,现在看起来,应该是那一届“快女”当中最具各种可能性的角色,最起码在滚石所得到的资源是丰富的,滚石在经营艺人方面也舍得用现有的资源来帮衬着。离这张唱片发行,给我印象深刻的两次表现,都是与滚石旗下的艺人的合作
滚石唱片在1995年发表的专辑《淑桦盛开 FOREVER》,在曲风上颠覆了陈淑桦令人印象深刻的婉约细腻都会女性形象。一水道地的R&B,撩人心绪的节奏、九曲回肠的转音,在当年音乐风潮尚未如今日开化的华语乐坛略为显得“冷门”了一些。当年还没有以歌手身份出道的陶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