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左叔
人生中免不了有出席葬礼的经验,有时候是至爱亲朋,有时候只是隔壁老王。印象最深的两个葬礼,一个是我母亲的爷爷的葬礼,另一个是我的一位女同事。我母亲的爷爷,按里下河地区的叫法都叫“老太爷”。他过世的时候年届九十,已经算是很高寿,只是我那时候很小,三四岁的光景,第一次接触死亡,印象早已经模糊了。只记得天寒地冻,冬雨纷纷。一口黑漆漆的棺材搁在堂屋,敲钉的时候会喊“当心啊”,扶钉的孝子贤孙要当心,躺在里面已故的也要当心。
入土安葬那天,深一脚浅一脚的乡下泥地,上海回乡的那帮表亲们走得跌跌撞撞。我只记得与表哥一人拎了一拎灯笼,膝盖头上全是泥巴。现在想来,中国人对于生死的哲学思想是混沌的,不合逻辑的,以嬉笑怒骂的姿态做给活人看。《父后七日》里,台湾殡葬业传统的作派,电子花车我是没有见识过,但有一些人家会在白宴上安排“唱小戏”,乡下的草台班子荒腔野板、弄几句“荤段子”是常态,这一点与台湾相较有共通的,大概所有人对死都有畏惧,但在痛失亲人之后会多出一份超脱后失序的惶恐感。
[hermit auto="0" loop="0" unexpand="0" fullheight="0"]album#:410088[/hermit]
女同事死于乳腺癌,原先手术不错,未曾想三年不到再度扩散,走的时候三十五岁不到,扔下老公和女儿。我那篇只开了头,写了三个章节的小说《留恋》,故事的原型其实是她。那是我工作的第六个年头,还在人事部门打杂。葬礼由公家单位包办了,我也是治丧工作小组的一员,负责家属接待。她家境贫寒,又是长女,十三四岁才过继给姑母,远赴新疆,后来姑母有了亲生女儿,又回内地工作,照应着弟妹成长立业。相信亲情总是她心的一根刺,那样成长环境造就的争强好胜心一直是她致命的劣根。
可是却仍然为她觉得悲哀,过世之后,亲妹妹只为了拿走一点她穿不了的旧衣服,生母哭了几声“我的儿啊”抹抹眼泪把白宴的餐点用塑料袋打包,供着念完大学、帮着找好工作的弟弟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未出现。姑母关心自己出资首付的房子不要被姑婿一人卷跑,天天为立纸笔的事情折腾人,婆母一家老老小小已经搬了进去。久病床前夫妻缘尽,老公其实已经另有打算,事实上一年之后已经再婚。女儿虽已读小三,但还未懂事,恰好不需念书,成天窝在沙发里打掌上游戏。而她在弥留时,心心念念的牵挂的所有人,都各有与她无关的人生。在郊区的火葬场看到那一束烟尘升起,突然觉得对她而言,也是一种解脱。
4千余字的散文,讲父亲过世之后的种种失序,情感重创后重温父女亲情。因为金马奖电影获奖的关系,才有缘遇到这本书,但却因为种种关系,一直没有机会看过那部同名的电影。至于马英九如何如何感动,如何如何为这本书的宣传造势增色,又获得几个文学上面的奖项,其实都是无关紧要的。读完的感受最能够说明一切,所有的文字表述的东西,虽然隔了地域的差异,但因为“很真”,所以容易引发共鸣。
作者刘梓洁生于1980年,但给的感觉年纪阅历大约与内地七零后的相仿,也跟大部分内地这个年纪的人一样,为接受教育背井离乡,真正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大约也只有前面的十八年。此后,生活在与自己成长距离遥远的异乡城市,父母也只是节日返乡的一个念想,也只是电话那头的一句叮咛,偶尔说多了,说重了,还要犟上几句不对路子的话。
我们这一代人,对于传统文化或者说对于葬礼的传统早已模糊了。在情感重创之后,会觉得自己都需要怜悯和体恤,却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付一个葬礼,把很多也许不必要的事情做给活人看。可是很多时候是补不回去的,做这些事情,与其说是做给活人看,更多的是填内心的那个空和缺憾,那些年少无知不珍惜的遗憾。四千字文章,以及后面林林总总关于乡愁的篇目,拍电影时市井俗事当中人情味儿,勾起来的其实都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里面的那个其实已经补不回来的缺憾。
作者: 刘梓洁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5
页数: 176
定价: 22.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020085163导演: 刘梓洁 / 王育麟
编剧: 刘梓洁
主演: 王莉雯 / 吴朋奉 / 陈家祥 / 陈泰桦 / 张嘉年 / 张诗盈
制片国家/地区: 台湾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闽南语
上映日期: 2010-08-27
片长: 91分钟
又名: Seven Days in Heaven / 7 Days in Heaven
IMDb链接: tt1745704表演者: 施文彬 / 江蕙
版本特性: 专辑
介质: CD
发行时间: 2010-10-26
出版者: 亞神
条型码: 4712523870805
当去了之后,世间的一切都已经不能感知了
2011-12-24 15:17是啊。所以要珍惜感知的时候。把所感知到的一切记述下来。留给后来人感知你。
2011-12-24 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