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左叔
是这样子的。事情没有走到终局前,人都处在一团乱麻之中,眼前翻涌着的,都是各式各样的信息,各式各样的诱惑、各式各样的可能性。
等到尘埃落定了,一个结果摆在那边时,再回头去看,那条相对清晰的脉络,才会慢慢浮现。发展轨迹,并不是一件事做成的过程中,极为自然留下的全部印迹,更多的是事后复盘的结果,剔除了无关紧要的部分,始终是有所取舍的。
“智慧生物”这个字眼,给了我们一些自负,让我们以为只要凭借前人积累的经验,凭借筹谋规划的能力,凭借处变不惊的应对,便能够在一团乱麻之中,掘进出一条清晰的道路来。然而,命运里有太多的偶然性,计划终究是赶不上变化的。
成事者,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若是一个人,持续不断地被人超车、截胡、借运,其实是一件极微妙的事情。必定是有一个容许决策者,持续不断地将其往后放的理由在。而这个理由或许是“与世无争”的宽仁,或许是“当局者迷”的隐疾。身处其中是看不清的,有时候要跳出来,站在事外看。
历史如此,看成功学实践者的个人成长,同样也是如此。有些细节,尤其是那些持续不断试错的尝试,人性之中偏向灰暗的那一面,被故意隐匿掉了,留下了更符合主流价值观的部分。若是就拿这些经验当作真理去实践,就会发现常有“走不通”的地方,个别极端的情况下,“硬要上”会有可能碰得头破血流。
明明都知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但还是没有办法叫不醒那些表演“努力”的人。如果在“成功学”里只看到了“唯上”这一条成功路径,那必然会使出“人力当狗力”的蛮力,在某些无效的赛道上“内卷”,绑架或者牺牲他人的利益来做大自己的“赢面”,反而自己亲手毁掉了“人和”的局面。借人的东西,总归是要还的。不在此地,便在别处。
说白一点吧,估计要读不懂了。眼下,明明是一条已经反复论证过的,“唯上”的成功路径,同时自己也是按照“唯上”的路径在加码的,那么就不能光盯着眼前这个唯一的“上”啊,还需要想办法再往“上”的“上”去找找借力啊。想什么呢?连鸡毛都没有拿到手,在那边耍什么令箭啊?!
赛道那么多,路径那么密,在某个单项上拿到第一有什么用,遇上“降维打击”时,表演“努力”的人,更容易成为笑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