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留痕,不能为了搞事只能为了自保

文图 / 左叔

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潜规则”,底层牛马摊上事了,想要凭借一己之力,基本上是很难撼动的。

看到付出努力没能署名的“无名编剧”放出录音爆料“墨镜导演”的热搜,虽然内心里会有一丝对曾经以为的优秀创作者,既定人设崩塌的抗拒,但是更多的仍旧是对底层牛马被逼到角落之后拼死一搏的同情。相信能够上热搜,一定也有打工人与之共情的因素混合在其中。

影视行业,是非常直观且具象的金字塔结构,每一个能够最终站到聚光灯前、叫得出名字的面孔,脚下都踩着一众的人。细想想,但凡有管理层的社会结构,都与之大同小异,本质上都是极少数占据行业的话语权以及资源的分配权,他们的成功,纵使有个人的努力,但一定离不开无数牛马的托举。

都说“光脚不怕穿鞋的”,但这样的爆料,注定是自杀式的。跟“墨镜导演”相较,“无名编剧”在这个行业的处境,日后可能要更为艰难一些。毕竟再想用他的人,但凡有一点点“私德”问题,都有可能会对曾经“留一手”的他心存顾忌。职场留痕的好习惯,只是为了出事的时候,有东西拿出来自保。若是牛马想要用它来搞事,不是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很容易误伤到自己。

作为“手停口停”的“码字工”,如果一直没有稳定的Case可以接,应该蛮难继续在这个行业混下去的。举报者即便赢得了明面上的胜利,同样也会将自己逼进生存困境的死胡同。类似状况,在其他行业里同样并不鲜见,某位“名校毕业生举报上司”的例子,离着我们并不远。

转头再看,“墨镜导演”这些年早已经是名利双收了,即便是因为“出言不逊”得罪了人、失信于众,就此“退圈”了,但在“财务自由”的基础上,做回一个吃喝不愁的普通人并不难。更何况,名利早已经资本深度绑定,会有团队帮他解围的。哪怕未来不能再执导筒了,仍旧有可能会以资本的方式,继续在这个行业蛰伏深耕。

每个热搜的事件,都有几番反转的可能,保不齐“对手盘”也会放出“无名编剧”的黑料。争取署名权、争取稿费的过程中,会不会有行为越矩的操作;手握对方黑料谈钱,会不会有敲诈的嫌疑;被录音事件波及的其他人纷纷下场,会不会带歪整个事件的走向。争取合理权益的核心诉求,会被这些干扰日渐娱乐化,没人会在意一个人为什么要逞“匹夫之勇”。

即便是没有反转,下一个热搜引爆之后,这件事情的热度很快就淡了。公理尚未判定,看客一哄而散,只剩下没有退路的牛马,需要独自收拾“烂摊子”。

讲得多少有些丧气,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本意只是劝人在起心动念之前一定要三思。身为牛马,手上若是没有“不可取代”的核心竞争力,不论这个料是爆还是不爆,这口气是争还是不争,这只饭碗是砸还是不砸,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