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盆脏水从头浇下来

生活充满了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和我们的实情之间的差距。我们谨慎会被指责为愚蠢,我们腼腆会被认为骄傲,我们愿与人同,却被认为谄媚。我们竭力要澄清误解,但是我们口干舌燥,词不达意。
—— 阿兰·德波顿

文 / 左叔

读“九型人格”相关书籍时,接触到一个未知概念,叫“信息收集处理机制”。因为每个人具体的“信息收集处理机制”运作方式各不相同,所以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千差万别。

原本,我以为人与人之间误解的起因,多半是同样一件事情,因为各自的身份、立场的不同而有了不一样的解读,甚至有了完全相反的意见。但是从这个“信息收集处理机制”的角度来看,问题的源头可能在“一开始”就已经露出端倪了。

你以为大家看到的是同一件事情,但事实上每个人在面对这件事情的时候都是“自取所需”,只能看得见自己“信息收集处理机制”感兴趣的、能负荷的那部分,而在自己“能力”之外的,只能“视而不见”。大家得到的“东西”从一开始就不一样,有千差万别是极自然的事情。

这一点其实也很好理解。我一直拿人的知识储备来类比它,我们每个人接受的教育、生活的阅历等等,为我们建立起了一个“网络状”的知识储备,有些人知识渊博,网络就织得密一些;有些人可能不太重视积累,网眼就比较粗疏一些。遇到同一个新生的、未知的事物,“高阶”一些人自然会得到更多不同的“剖面”。

误解,有它“天然的属性”。所以面对误解,我们多多少少总能找到释然与和解的办法。可是摊上故意曲解,就完全没有办法。尤其是那些惹是生非的挑唆,即便是内心平和的人,也极容易走进“易燃易爆”的状态中。

对于寻常人而言,在所有的“中伤”之中,涉及男女关系的“桃色”绯闻最为“难解”。这类以“瓜”为形式的隐蔽传播,偶尔会有些风声跑进当事人的耳朵里。

明明无踪无影的事情,以讹传讹后讲得绘声绘色。不发作吧,一盆不明不白的脏水从头浇到脚;发作了吧,似乎也占不到便宜,往往会走向越抹越黑的境地,所有的解释都有可能被误读的掩饰。

有过的事情,很容易找证据;没有的事情,要如何自证清白?况且“桃色”绯闻所涉必定不是一个人,在多数的情况下往往还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对象。所有两者之间口径或表述不一致的地方,都是旁人眼中的“破绽”。不如不讲,要讲也要想好如何来讲。

道理其实大家都懂。想要误解你的人,其实从一开始就已经想好了要如何误解你了。在传播的时候,故意将各式各样出处不明的信息拼贴起来,然后又把话不说死,而是指引着旁人推导出那个不堪的结果,从而增加“桃色”绯闻的可信度。人在心理上,更容易信服经由自己分析 判断后,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真相”。

至于那些选择信任你为人的人,纵使外面将你批驳得体无完肤了,还会选择相信你本性纯良。辩解的小作文被喷成了筛子、吞药洗胃被当作了笑话,这些大概都是前车之鉴。

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大概就是爱惜自己的“羽毛”,不给别人创造泼脏水的机会,始终保持住自己“清者自清”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