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左叔
大晚上,还有人找。算是工作相关的事情,也算是有私交的,能来问东问西,大概也是被逼到没有办法了吧。有些事情吧,说白就是“套好招”“走流程”的,大家“客客气气”将“劈头盖脸”应付下来就好。
但是吧,就怕虽然是“应付”,但又不知来由地加码一些东西,多出好几层的“应付”来。码,是层层叠加的,活,是件件下派的。“减负”,说真的,真的是减了个寂寞。“减负”,本身也变成了一种负累,还没有地方说理去。只能用“形式主义”去应付“官僚主义”了。实情,大家“心知肚明”,又非常默契地选择了“视而不见”。
昨天下午,前思后想,还是“点对点”通知了一些事情。一件原本可以月底前做完的事情,还是要尽快做完,省得后面有变,各式各样的调来调去,“一本账”更难做平了。
“谋事的”哪里会知道“做事的”的难处。永远不会知道,看似“一张纸头”“几个名字”,此等小事,其实不易。这“挪来挪去”的活计在执行层面是,几个平台、留底文档、一堆会议等工作量,是“短则一周、长则月余”的系统工程。越是知道门道深,越是活计多。不懂的,反而屁事没有事,出事了,再去找背锅的,再去找擦屁股的好了。
这事儿吧,还不能未雨绸缪,想着能不能同步谋划、同步实施。碰到懂行一些的,可能还会知道些门道,会“自上而下”地推进事情,顺畅多了,碰上“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哪里会想得到那么多。
“自下而上”太难了。提个醒多说几句,反而有可能会被扣上“瞎琢磨”“妄议”的帽子。闭嘴“保太平”吧!总归有人兜底的,“做事的”再难再麻烦,无非就是一件小事拆成十件八件来做。在哪里做不是做呢?做多少不是做呢?负就负吧,减不减的,随便了。
换位跑啥了?不要多,一人来十件投诉办一办,“唾面自干”“撒泼打滚”的体验卡来几张,必定就能治好“骄娇二气”,医好“站着说话不腰疼”。
知道了一些不应该知道的,选择了“揣着明白装糊涂”;不知道一些应该知道的,还在那边“指手画脚”。世界就是这么荒唐,人无语时真的会笑,绝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