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信一己私利之上,那些高远的东西

文 / 左叔

完全没有想到李娟会“下场”,在蔡国强高原炸烟花这件事情上,公众号推送的标题直接用上了“气得编不出标题”。

在我印象里,她的文字一直都是温和的、细腻的、窘迫的以及有生命力的,鲜少会去触碰社会议题。即便是在《我的阿勒泰》电视剧大爆之后,也没有什么“公知”气息,也没有说要“扛起社会责任”,仍旧是我们熟悉的、质朴的、温和的、街坊邻居似的“娟姨”。

这一次发飙、“娟姨”大概率是“真的生气了”。

喜马拉雅山麓与阿勒泰牧场,看似相隔很远,但同样脆弱的生态环境,极大可能地触动了她敏感的神经,也触及她内心里极容易燃爆愤怒的火源。

明明有那么多可以避免这件事情发生的前置审批环节,却不知道为什么事情被媒体曝光后,某些品牌还要搞“里外不是人”的两份声明。一系列的骚操作,忍住不喷很难吧。

有些事情明明是“与己无关”,但仍旧是忍不下去的原因,是某种“代入感”。即便是不是身处其中的当事人,也会因为“唇亡齿寒”的思维模式,主动将自己代入到其中,才会觉得脊背发凉,惊出一身冷汗。

既然是这个套路,你们自己玩好了呀,何必要拉上众人一起呢?难道只为成为你们play的一环吗?没必要,不至于。

同在一条船上,总不见得会眼睁睁地看船沉吧。史书上那些命都不要了,偏要说真话的人,死于信仰的,信;死于忠义的,也信;死于维护某个团体利益的,还信。催生表达欲,究其根源,大概率还是死在“代入感”上吧。

人固有一死,千算万算,未曾想是“代入感”。可为,可不为,偏偏要为之的事情,人在内心里总归要想出一套说辞来自洽的,否则自己也要陷入“出师无名”的怀疑里,有可能就是需要“要信一己私利之上的高远的东西”给自己撑撑腰、壮壮胆吧。

若只为自己,有些话往往是不太容易说出口的,可一旦沾了旁人的利益,讲起来更有“替人出头”的义愤在,更有“理直气壮”的公道在。

真实的意图,夹枪带棒地藏好,留在外面的都是“仁义礼智信”。先出结果,倒推规则,懂得都懂。冠冕堂皇的话听多了,人多少会对套路这件事情,生出一些免疫力来的吧。醒了没有?!

博君一笑的烟花炸完了,烂摊子总归要收拾的吧。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