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登塌房”,年纪轻也要预防“爹味重”

文图 / 左叔

噗嗤!这届网友,有够损的!有人把拍着胸脯说没有预制菜的,跟在高原上炸烟花放在了一块,连同此前面对媒体讲“等上面明确了再说”的校长,这几个新闻事件统称叫“老登塌房”。

与“爱豆塌房”的“不知天高地厚”比起来,“老登塌房”似乎还是“不知天高地厚”的问题。说起来都是历经世事的老江湖,如今却纷纷地栽了跟头,根本原因还是“爹味”太重了。“哥的传说”还是当年的传说,只是如今的江湖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江湖了。

“爹味重”的具体表现,脱口秀演员已经演绎过好几回了,人都给笑麻了。这里篇幅有限,就不再缀述了,免得有人容易对号入座。自认没有的“爹味”的,遇到某些人或事,内心里的白眼都翻到天灵盖了,还能分不清哪些是“爹味重”的表现?别骗人了。

能当爹的,年轻时总归有两把刷子的,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正是因为有这一点,往后才被人一路捧着往前走,成名成家,捧上乌纱。脚不沾地之后,人也就断了持续进化、自我成长的根了。接地气,这件事情,还是很重要的。不接地气,也就不太可能会听不到真话。

真话,有好,必然也有坏。不接地气,听见的永远都是“好话”。一口一个老板,一口一个大师地叫着,听多了,人会变得飘飘然,也就再所难免了。养成了“说一不二”的毛病,要拿当年的“一招鲜”去斩如今的“天机变”。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这都能行,也是真的见鬼了。

碰到被手底下的人“信息架空”,就跟一个无头苍蝇似的。爱听啥,就只汇报啥,潜在的危机,永远都不可能第一时间被识别出来,只能任由窟窿越来越大。脑袋一热想干啥,要求手底下的人,不要谈条件,不要讲难度,只要看行动,即便是“错到姥姥家”了,也没有人敢站出来扯一扯袖子。

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这些矛盾都不会太尖锐,问题也在可控范围内,“爹味重”就重点吧,忍忍也就过去了。但凡进入下行空间,问题就会接二连三,兜底的、扛事的没了,参与接鼓传花谁也不敢讲真话的那些人,都在急于把锅给甩出去,再看“爹味重”的,就会觉得得好傻、好蠢啊。

“老登塌房”也不完全是到了年纪才会有,年纪轻轻“爹味重”的也是一抓一大把。某种固步自封的心态,只认自己的道理,不看周遭的变化。听不进,做得出。眼下不发作,也只是早晚的问题。一早过了“老登”的年纪门槛,也算是给自己提个醒:是为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