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决定没有痛苦,你以为不做决定就没有痛苦了吗?错。那就更痛苦。要不就等到别人来为你作决定,那就不仅仅是痛苦,而且也是丧失了自由。为了自由,你必须做出决定。
—— 毕淑敏
文图 / 左叔
举个近在身边的一个例子,来说说一个人在大时代的浪潮里做出取舍能有多难,基于经验判断做的每一步选择,永远不知道前面会给你一个什么样的答案。
认识一个朋友,之前在“隔壁大县”的区镇板块上工作,挺努力、挺上进的一个人。体制内的“事业”身份,大家干着差不多的活,到手的收入却总是少人家那么“一丢丢”;“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很多“不好干”的任务都往下面派,基层几乎都是一人负责好几个条线,活不仅多而且还杂;再加上自己为了孩子上学住在市区,工作日往返区镇通勤,来来回回差不多要搭进1个小时多点的时间在路上。
可能也就是顾虑“钱少事多离家远”因素吧,就想着再努力努力,看看能不能考上市级机关的“公务员。从二十八九岁开始动念,每年一“试”,还真在三十五岁这一年,“试”进了市级机关。
然而,事情并没有完全如愿。报名的时候,是顾虑过不要选择“下面有脚”的市级机关,无奈所学专业的问题,可供选择的余地本不就大,再加上屡试屡败,心态也从一开始的“挑挑捡捡”变成了“能进就行”。正是应验了那一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进来之后第一个碰到的就是“下基层”的问题。新人嘛,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结果分到了比原先所在区镇还要远的地方。一番努力,仿佛努力了个寂寞。好在现行的机制里,三年五载就有轮岗调动,往远了看看总比蹲在原先的区镇板块,熬到退休多少要强那么一丢丢。
“离家远”这个问题算是没有彻底解决,其他的顾虑也好不到哪里去。入职之后,第一年是“实习期”,公积金是拿最为基础的一档,想着转正了就能调过来。结果后面连着好几年一直“不动”。虽说,都是过过手的数字,但也有现实的问题要解决,现在住的这一套房子贷款要还,扣除项目少了,扣税缴费的基数就大了,“里外里”还是少蛮多的。再加市级机关“全局统筹”的考核奖与区镇板块的“自主分配”的绩效奖之间有一个向基层倾斜的考量,反正最后算来算去,“钱少”这个问题估计还要持续。
最后也就只有“事少”能拿出来说说了,一开始呢在比较偏远的基层分支机构里面,手头上的事情确实单一了不少,也算是过了几年快活的日子。后来轮岗轮到中心城区里来,分支机构体量变大了之后,手头上的活一下子就多出来,好在“捱的时间不长”,后面又调整进了机关科室,在职务上算是有了进步,相应的加班加点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偶尔,也会听到朋友的自我调侃。有时候,我也会拿几轮机制改革之中,搬出些“几家欢喜几家愁”的例子开解开解。开解完之后,我其实也会陷落在某种说不出来的情绪里面,觉得人生困顿且迷茫,在时代的洪流里,所谓的方向未必就是方向,所谓的选择其实也不是什么选择。人在很多时候,是下意识的,被看不见的东西推着往前走。
迈出那一步之后,当下是看不出来所谓的对与错的,哪怕是隔个三年五载也很难,可能需要拉长到整个人生的跨度,才会看清楚那些当初的“很纠结”、彼此的“不经意”,在人生之中烙刻下的印迹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