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生命的火焰一天不熄灭,一个人在很久以前感受到的瞬息之间的快乐,就能击溃笼罩着其生涯的黑暗,宛如篝火在夜晚的旷野中发出的一线光明,能够击碎万斛黑暗似的。
—— 三岛由纪夫
文 / 左叔
体检报告出来了,胃有点小毛病。原来不以为意的一些身体信号,瞬间被放大了。哦,原来是它一直在那边呼天跄地在自救啊!
身体健康的时候,各安其命的器官仿佛不存在了一般,但凡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必定是它出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人的注意力纠结于此,日常生活的诸多习以为常的事情也会因此处处受限。其实,不知道的时候,日子也是一样在过的,乐呵呵、傻兮兮的每一天,好像也没有缺了点什么。
我不知道,如果有一天,人能够预知未来很多事情的必然结果,是否也会如此,少掉很多乐趣。
在所有的必然的结果之中,人固有一死这件事情是一早就被设定好的。无论是从有机体不断演化的角度,还是从宇宙无极的视野,这个“改不了”的结果也一直被哲学和其他领域学科拿出来研究、探讨。
从形而上的探讨,到过日子的寻常,那种“向死而生”的乐观状态应该是人类这种物种延续至今的根本吧。否则,过重的忧虑早已经把这个心智已开的物种给活活压垮了。毕竟,人类在很多问题上不仅仅是“知其然”,而且还是“知其所以然”的,不把这件事情想明白了,似乎便迈不过这道坎。
少年时,曾跟年纪大的长辈聊天,有时候聊着聊着就绕不过生死的话题。我印象之中最为深刻的一句话便是“这辈子值了!”。
那个时候,我还不太能理解“值了”这个概念,总觉得没有出过远门,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大半辈子绕着锅台边、日子过得非常清苦的她们,怎么能觉得这辈子“值了”呢。稍微有些年纪和阅历之后,也慢慢懂得了每一个人的“值了”背后都有一整套自我评判的标准。
对于一个“旧时”的女子来说,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相夫教子、拉扯长大、各自成人,仿佛是“天命”一般安在了她们的人生际遇里。活到六七十岁,见到了孙子孙女,便觉得“值了”,未曾想后来又活到了八九十岁,又能见到了重孙辈的后人,便觉得这辈子真得是“赚到了”。
每个年代都有它的局限,当年的“值了”,可能在后来人以“自我实现”为价值取向的眼中可能是“一文不值”的。但是,我始终觉得那些在过往岁月之中积攒下来的点点滴滴都值得好好珍存,那些欢愉时的微笑、那些动情时的眼泪,就是人生中的一线光明,能够在关键时候拿出来击碎那万斛黑暗。
可是万一有一天,这些回忆同样也被叫“阿兹海默”的黑暗吞没了呢,是不是我们就失去了可能倚重的一切。不过看看“阿兹海默”的症状,记牢的永远是遥远的从前,而不是眼下的一切,这也许也从某个侧面说明了一些问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