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各方力量,上好这堂青春网络“必修课”

文 / 娄欣叶

近日,“清朗·2022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正式启动。中央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聚焦未成年人使用频率高的短视频直播、社交、学习类等手机应用以及网络游戏、电商等平台,重拳出击涉及未成年人的网络乱象。

近年来,网络直播风生水起,不少未成年人无法抵挡诱惑,沉迷直播、参与打赏,甚至一掷千金,严重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因直播打赏等未成年网络消费行为而引发的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问题也给不少家庭造成了严重损失。筑牢各项防范措施、培树理性消费观念、构建清朗网络空间,需要凝聚各方力量、上好这堂青春网络“必修课。

“启蒙老师”关怀呵护,持续关注健康用网。家庭是未成年人上网的重要场所,家长是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的“启蒙老师”。从相对高发的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等问题来看,家长持续关注青少年健康用网显得尤为重要。有不少家长为了图一时的方便,直接让孩子冒用自己的账号登陆手机应用和各大平台,甚至知悉家长的银行账号、支付密码,无意之中给各种网络乱象创造了可趁之机。如实建立未成年人网络账号、持续关注青少年网络行动,需要“启蒙老师”们耐心陪伴、积极引导、及时化解。

“公益教师”宣传引导,树立理性消费观念。“3岁玩微信、7岁会网购”,作为网络“原住民”,未成年人几乎可以无师自通地学会使用互联网,但他们缺少的是社会阅历所决定的理性消费观念,极容易受到网络营销行为的诱导,无法识别各类潜在的网络消费风险。上好青春网络“必修课”,树立理性消费观念,教育部门和宣传媒体要当好网络安全“公益教师”,通过各种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勤俭节约美德、开展网络公益宣传,进一步引导青少年树立不超期消费、过度消费,不盲目攀比的消费观念。

“校外辅导”齐抓共管,聚力维护清朗空间。近年来手机青少年模式、网络青少年模式等“安全网”也在不断升级,越织越密,但随着电话手表、智能音箱、智能早教机等电子产品不断升级迭代,具有网络功能、支付模块的儿童智能产品成了孩子们的新宠,也形成了潜在的未成年人网络消费风险点。把握产业发展“新风向”、解决网络安全“新课题”,社会各界要充当好“校外辅导”的角色,建立完善相关产品准入标准,规范行业发展方向,不断引导科技向善,共同维护清朗空间。

刊载媒体
中国江苏网 | 大家谈 | 凝聚各方力量,上好青春网络“必修课”
苏州新闻网 | 圆桌快评 | 凝聚各方力量,上好青春网络“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