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乎谁,你说了算。谁在乎你,你说了不算,时间说了算。
—— 郑执
文 / 左叔
女儿在幼升小阶段其实是非常不适应的,我能感受到她小小的脑袋里面塞满无数个巨大的问号。为什么要在升旗仪式上集体罚站晒太阳,为什么放学回家不能到楼下去玩要先做完家庭作业,为什么上课觉得老师讲得不够有趣却不能发呆等等。
我觉得,在女儿的幼儿园阶段,素质教育的“大方针”还是贯彻得非常好的,不教拼音、不教识字,不教加减法,只是让孩子开开心心地玩了三年。可是到了小学,一切又都回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熟悉的“应试教育”的老路上来了。开学后,老师搞了一个举手调查,问问没学过拼音的孩子有哪些,举起手来的只是寥寥几个,其中一个便是我女儿。
身为家长,那个阶段,我们也很迷茫,不知道哪条路才是自己应该走的。虽然内心里曾经有过挣扎,但最终还是非常无奈地加入了鸡娃的滚滚大军之中。环境如此,身处其中,一切都是由不得你的啊。
女儿在幼儿园阶段,说好听点是一派天真烂漫,讲难听点便是心智未成熟。整天乐乐呵呵地去上学,高高兴兴地放学回家。至于这一天里,老师讲了什么,同学说了什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中午吃了什么,午觉有没有睡着,都一概不记得,整天处于一种近乎神游的状态。
不过,即便如此,她还是有一位玩得比较好的同学,在只有不到20个人的小班子里面唯一能记住名字的男同学。因为孩子之间玩的来,俩家的家长建立了联系,后来在一些同学聚会的场合见过那个孩子,瞬间明白为什么两个孩子能够玩得来了,都是自带“脱线”气质的宝宝,讲起话来频率相同,别人根本插不进去。
学区不同,两个孩子未能继续在一起读书。幼升小不适应的问题,这位同样拥有“脱线”气质的男同学也遇到了。两边的家长在互相吐槽之后似乎找到了“同道”,于是约了好几次聚餐,让两个孩子见面聊天排解排解。大家吐槽教育,孩子玩在一起,看起来也是其乐融融的。
结果有一次聚会结束后,女儿在回程的车上跟我们讲,不知道怎么搞的,突然就跟这位男同学变得没有话讲了。这是我第一次在她稚嫩的脸上,看到近似成人般的困惑表情。原本亲密的关系,敌不过时空距离,慢慢地疏远和瓦解,而新的生活已经开始,人不可能停留在原地不肯往前。
至此,我们便没有再提过聚会。想来,对方也有同样的感受。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不断地告别熟悉、接纳陌生的过程中,努力在完成一个叫作成长的课题。只是有些人,总是拉拉扯扯,拖得时间久一些,有些人慢慢接纳这一切,快刀斩乱麻,决不拖泥带水。
不管如何,人总归是要往前看,往前走的,人这一辈子,总是在和熟悉的人事物挥别,也跟那个恋旧的自己摆摆手,直到前面没有路,身后没有人的那一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