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低调,做事还是高调些好

文 / 左叔

这几年,与身边年轻一些的朋友接触有限,不像前几年在工作生活中一直会碰到二十出头刚刚步入社会的“新鲜人”,有几年甚至处于天天在一起,需要帮助他们解决“成长烦恼”的关系里。

如今,我只能看到他们在职场中的状态,对于生活中的细节则知之甚少。可能就是这样有失偏颇的认知方式,总让我觉得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的状态都有超越年纪的“虚无感”,对于一些我这个年纪的人在年轻时看重的事物表现得“无欲无求”。

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缺少一些“上进”的动力。遇到需要做事的时候,总是缩在后面,能不被“点到”是最好。个人成长什么的,并不太重要,二十来岁就已经开始想着“糊过便好”。

我也没有太多的机会和他们深聊,找一找这些表现的内在根源。我主观上总觉得大概有两种可能的现实因素在左右着他们,让他们的本该有的“血气方刚”变成一团说不清楚的“粘粘糊糊”。

一种,有可能是平顺的成长环境,从小到大没有经历过太多资源匮乏的阶段,很多想要的东西轻易便能获得,所以没有太多“争”的意识。这种状态下的“与世无争”,说不出好与不好,只是长期处在这种“低调”的状态中,人一扎堆就极容易变“透明的”,容易被人忘记。

另一种,有可能是已然固化的“阶层”,很多事情他们自认单凭努力是“够不到”的,他们缺少“天时地利人和”,也不认为“冲在前面”机会就是自己的。比如够不着的房价、拿不到的职位,他们也许会认为,挣扎得越是剧烈,牺牲的可能性越大,索性“趴着”就好。

这是社会发展演进过程之中必然的“阶段”吗?东瀛的“食草族”、对岸的“草莓族”,还有更遥远年代的“嬉皮士”,总觉得这其中暗藏着某些规律,也总觉得应该有前人曾经做过相关的研究并且已经著书立说,只是这样的作品,我还没有机会读到。

作家冯骥才说,低调是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是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内敛”应该是句话想要表达的主旨除了这句话,我们也常常会听到另一句话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我觉得这两句话并不矛盾。“低调做人”,除了谦和之外,更重要的是自省,是为了让自己的世界变得更加笃定和丰盈;“高调做事”,更有价值的是积极参与竞争的意识,是为了在众人的世界里为自己努力争取一席之地。

我总觉得情势会变,充沛丰富、唾手可得的阶段会过去,会有可能重新洗牌、轮番登场,在无数的起落变动之中,我们终将直面如何将“低调”和“高调”平衡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