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提醒自己处在生活的边缘

大约是上上周的某个时候,有一个朋友和我讨论她的职场困惑。

说起来,也简单。大概就是摊上了一个“情商不怎么高”、“喜欢吆五喝六”的某个上级部门办事人员。除了喜欢抢夺她的劳动成果之外,还一直在指挥她向东向西。她心有不甘。

支了几招给她之后,没有收到反馈,也不知道效果如何。除了想知道后续关系是否改善之外,这件事情还是一直在横亘在我心里久久不曾散去,我想知道这种“自视甚高”、“自我感觉良好”的品性是从何而来的呢?

毛姆在《作家笔记》中这样写道,一个人最难做到的事,是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生活的中心,而只是在边缘。人与人之间失了分寸,大概就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处在生活的边缘,没有厘清人与人之间的边界吧。

弗洛伊德认为,孩子在6岁前和父母建立的关系模式,会成为他的“内在关系”模式,会影响他在成人之后处理新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我们在现实中遇到很多问题都能轻易找到“原生家庭”的重要原因。

人有三种根本的动力源:性、攻击性和自恋。性与人生繁衍相关,归类于生存;攻击性与资源分配相关,属于发展;而自恋对于维系生存和发展都非常重要。

人一出生是“全能自恋”的婴孩,需要整个世界围绕着自己转;成年之后会意识到自己并非全能,会从“全能自恋”慢慢地发展成“健康自恋”或者转化为对他人他物的“依恋”,比如信奉“有钱能使魔推磨”或者“知识改变命运”,再比如恋父恋母或者为某个偶像打call等等。

这个点还蛮关键。有些目中无人的人,大概就是“全能自恋”没有转变好。另一些盲目跟随的,或者要求他人完美的,可能是转化为“依恋”的过程之中出了方向性的偏差。

了解这一点,可能会让我们更加审慎地看待自己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希望自己能够有边界意识,能够把握好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