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算了吧

文 / Jonathan @ 豆瓣

下班到家后刚给我妈发完语音说我最近都没怎么上火起溃疡,晚上就感觉舌头侧面顶出了一个原来习以为常的痛点,不禁念叨。虽然也知道三黄片无济于事,但还是吃了四片图个心理安慰,不禁暗示。这一周过得不快乐,不快乐的理由并不充分,也没有太多工作的烦扰,也没有太多人际纷争,但就是觉得燥。有时候手中的手机连续好几个微信震动就能把我突然惹怒了,或者对很多需要耐心的人和事一点耐心都没有的不停白眼。今儿早看着洗手池上的镜子里那张脸,觉得特暗黄无色,黑眼圈也跟着眼袋一起张狂,可我每天睡得都比平时早。有时候“状态”这个状态是挺执拗和庸人自扰的现象。

于是请了这个周五的一天调休假,不请也浪费,何必奉献自己给那些不足挂齿的工作。调休假大多是之前某几天磨洋工式的耗到了很晚打车回家前打了几次卡生成的。后来稀里糊涂的在时限内忘记请了便也白白流失了一些规定范围内的假期。有时候觉得挺可惜,虽然前提并不可敬,但至少流程合规,整体也就没有什么愧疚。很多时候是你的出发点并不一定完美,但过程符合某种标的,也就会有一些合乎其实的结果。何必那么认真。

今天听到一个大老板骂骂咧咧的说:从猫嘴里能抢出鱼?这TMD不是扯淡呢吗。当时觉得是种嬉笑怒骂的随口乱弹,但后来仔细想想挺有理儿的。这个猫也不是贬义,可以指并不在你这一方的任何人,鱼指的是你想要但猫又不想给的东西,是扯淡的一种拉扯。工作上很多人和事都是可以套用在这个有点名言性质的话语里。既然扯淡,那就不要硬扯,扯到最后不是猫急眼了把鱼吞了,就是你扯出来了半截。既然扯淡,那就算了吧,又不是没了鱼你吃不到肉。

“那就算了吧”是最近对待工作需要较真的时候最常用的一种反射方式。那就算了吧。何必去计较和放在心里呢。公司里一个做会服工作的漂亮姑娘一直消极怠工不太热情主动,好几次都冷酷的没照顾好大领导的会议,不是一次两次了。鉴于也是老员工又长得漂亮经历过公司沉浮,她的主管也经常无奈。后来我跟她的主管说,那就算了吧,辞掉吧。后来主管跟我说,他们研究后让姑娘一个月后自动离职了。嗯,我说挺好的,就这样吧。态度可以敷衍,但至少表面也得混的过去吧。

其实大家都是混的,怎么也得至少混个样子装装看吧。每天就需要你装个笑,你还丧个脸,那就算了吧。

昨天看了一部格鲁吉亚的电影《我的快乐家庭》,特喜欢。讲的是一个中年女人住在一个大家庭里,有不停念叨的老母,有木讷装傻的老父,有平庸无事的丈夫,有荒废无聊的儿子,有带着男友一起住的女儿,然后每天都一样的嘈杂和一眼望穿的生活让女人萌发了独居的念头。后来她租了一个并不高级甚至很破旧的单身公寓,毅然决然就搬出去了。期间受到了很多人的冷眼和不解,有人觉得她受到了家庭暴力,有人觉得她背离了女人的忠贞,有人觉得她过于自我自私。但她就是很毅然决然的独居了。自己生活的时候,她会听莫扎特的交响乐,会独自享受原来总被老母指指点点的奶油蛋糕,会安静的喝杯茶听外面风吹树梢的自然乐章,会自己种下喜欢的花草,会自弹自唱不必打扰别人的歌曲,那种忠于自我的状态简直是人间最美妙的享受。后来丈夫来和她一起吃个晚饭,两个人挺平和自然的说些生活的碎屑,餐桌后面的开窗外风突然大了,女人说,风大了,天气真的变凉了,然后片子结束了。

这是继《然后我们跳了舞》后今年看到的第二部格鲁吉亚的片子,都是心头爱。喜欢这个女主角的那种生活态度,那就算了吧,不强求一些事情,也不会为了一些不可理喻的人和事据理力争。那就算了吧,自己想办法逃离一些别人可能不会说算就算的状态。在这个影片里,那些社会顽固的旧思想像是猫,嘴里的鱼是女人想要的某种自由和洒脱,可是她知道硬抢也未必成功,索性自己扭头找了别的鱼,同样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那就算了吧,有时不是一种消极,反而是对自己的某种积极。

写到这里感觉有点硬塞哲理强说辞的味道。那就算了吧。洗洗早点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