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年纪的孩子,就说他那个年纪该说的话

文 / 蔡晓晨

很荣幸作为复赛评委,参与“我的未来我的梦”第四届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大赛太仓赛区的比赛,并有幸见证了幼儿组和青少年组一共110位选手的精彩表现。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与诗,是最美好的相遇。

今天参赛选手虽然年龄都很小,但是水平却让我感到惊艳。从内容上看,大多紧扣主题、积极向上、充实又真情实感;而从朗诵技巧上来讲,选手们的用气发声、吐字归音,以及舞台上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

我们这代人的童年没有这么多锻炼和展示的舞台,所以看着他们的表演,也是给我们带来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同时比赛最重的是感受氛围、发现优秀、寻找差距,对参赛的孩子们来说,也是一个莫大的鞭策和激励。

结合今天的比赛,我给大家提几个小小的建议:

1、作品的选择

“多大年纪的孩子,就该说他那个年纪该说的话”,一个10岁的孩子朗诵“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再或者本来就是一个小小孩,却以回忆的口吻说“记得我小时”等等不胜枚举,这种情况在历年来的朗诵比赛中很普遍,问题就出在作品的选择上,选择“合适”得作品太重要了,适合选手、年龄、身份、性格、声音条件,他才可以准确表达和驾驭。

作品选对了,可以说比赛就成功了三分之一。有的孩子,对自己朗诵的作品并不十分理解,这很可惜。

其实在比赛中,不一定都是成人世界的经典作品才能拿来朗诵,比如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那些都是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中国语言文化瑰宝;再比如,由于孩子们的理解力和驾驭能力有限,尽量扬长避短,避免选取假大空的作品,多选取一些切口小、有情节、打动人、贴近生活的作品,让孩子朗诵那些自己看得懂、理解得透彻的作品,才能真挚感人。

2、作品的表达和处理

一次朗诵比赛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只有3、4分钟,但是大量的准备是台下完成的。其中,对于作品的理解是基础。

一方面,要“置身事外”,也就是说孩子们首先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不要带有任何主观色彩,客观地去学习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所处的年代和境况,言辞之间所要传递的思想主旨,这个学习的过程,其实是在为二度创作积累底气,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这里要这样处理"时,他可以自信地说,是"作品本身要表达的内容"。

另一方面,要“融入其中”,知其所以然,接着就是讲出所以然,孩子们用自身的理解力和感受力去理解作品,把文字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变成自己真正想说的话,在积蓄强烈的表达欲望之后,用最自然、最舒服的语气尽情抒发表达。

还是那句话,“多大年纪的孩子,就该说他那个年纪该说的话”,说属于你的话,幼儿,就是最天真无邪的;少年,就是蓬勃向上的;青年,就是对生活有所感悟的。本该是什么样儿,那就呈现出什么样,真实自然才是朗诵的最高境界。

3、作品的辅助语言

服装造型、肢体动作、表情气质和背景音乐等等,构成基本的辅助语言,一个优秀的朗诵作品呈现在舞台上,就缺少不了辅助语言。

“多大年纪的孩子,就该说他那个年纪该说的话”同样适用于辅助语言的运用,孩子的脸上就该有孩子的天真、纯净、懵懂、求知欲甚至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劲儿,孩子眼里折射出的世界不要那么成人化、那么矫揉造作。

衣着整洁得体,仪态自然大方,表情变化轻松,手势动作自然,他们在舞台上的表现,不该让我们成人觉得成熟老练,而应该看到了曾经也年幼的我们。

其实我说的这些,孩子们未必全都理解,也是和各位家长、老师共勉,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让孩子们能发出最接近大自然又能直抵人心的天籁之声!

感谢广电扬帆微生活提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