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作一名全面发展的家长

周一的时候宝宝开始发烧,起先是奶奶发现下午的时候有一点点温度,因为精神状态很好,整天喊打喊杀的,所以也没有太在意。晚上睡觉的时候,妈妈发现宝宝烧得比较厉害。一家人都很紧张,人人用手和头都试了一遍,又用家里的电子的、卡式的、汞柱的体温计量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开始行动。夜里十二点送到第一人民医院。晚上儿科急诊都在五楼儿科病房。刚好是流感季节,连走廊里都住着患儿,看得我们很是揪心。

不过宝宝精神状态很好,跟医生阿姨眉开眼笑的,还主动跟其他小朋友展示她的社交能力,让人好气又好笑。医生给量了体温,38度2。温度不高,医生不要紧,不建议用药,一般都要烧三四天呢,开了一盒牛黄酸和一盒泰诺林,让不高的时候用牛黄酸,高到39度以上再用泰诺林。宝爸和宝妈回家对医生说要烧三四天这样的说话很是感冒,觉得医生态度冷漠,不顾及家长急迫的心情。当晚回家,在物理降温无效的情况下,宝妈舍不孩子可怜,在38度8的时候用了泰诺林,药效持续了五个小时,发烧继续。

第二天,宝爸上午请了三个小时的假在家陪宝宝,温度一直在38度4至38度8之间不退,宝宝还是生龙活虎的,不见一点生病的样子,殴打“搂搂兔”,吃米粉“玩噗噗”,跟奶奶玩“脱袜子”,什么坏事都干了,一点不像生病的样子。虽然心疼,但觉得精神状态还可以,不至于让人觉得太担心。下午宝妈请了半天的假陪宝宝。大家都很担心晚上再起高烧,可是晚上还是起了。宝妈舍不得,又用了泰诺林。这里还是要补一句,小孩子发烧如果不高的话,最好是物理降温,用药对宝宝的肝肾负担太大了,需要很长时间才把那些药物的不良反应代谢掉。

第三天,宝宝的精神状态明显不如前一天,开始变得粘人起来。烧了两个晚上,全家乱了阵角。宝宝平时不是那种哼哼叽叽的姑娘,神经有点大条,从小到大没有无休无止的哭闹过,表达不满的最高境界至多也就是假咳嗽几声,以其获得大人的重视。不过生了病之后,开始变得粘人,有时候抱着也有觉得不舒服,想换其他人抱。宝妈不放心本地的治疗,搭单位的车子去上海儿童医院就诊。

那边实测的体温是39度2,直接上了安乃静,从鼻子里面滴进去的,小丫头不赖哭,但眼泪还是止不住地往下掉。安乃静是猛药,体温很快就降下来了。医生发现宝宝咽喉有点红肿,化验血常规发现淋巴的数值偏低,初步判定为上呼吸道感染,开了克林霉素和儿童回春颗粒。吃药、吐药、降温、升温,腹泻,青色的便便,整晚不能塌实地睡觉,压力真得好大啊。

第四天的中午退烧了,脑袋后面终于见了久违四天汗,大家松了一口气,下午没有继续热起来,晚上有点小低烧,但是在可控范围内,本以为这一切已经结束了。结果第五天一早起床一看脸上有疹子了,一开始出得比较少,眉眼周围,后来发现全身除了胳膊以下、膝盖以下之外,其他地方都有分布,脖子特别重。怀疑是药物代谢问题的,药疹,去了某医生,医生居然顺得我们的话讲,开了一些自付费的药。虽然买了药,但是没有敢给宝宝用。

终于想到上网查相关的资料,终于发现宝宝的出疹的原因,虽然最终还没有得到验证,但是还是觉得应该是这个原因。在网上陆陆续续地查到了相关资料,也查到了另外一些跟我们处境相似的家长,发现很多症状惊人的相似,开始怀疑从一开始就已经被误诊了。发现这年头,作为一个家长真得挺不容易的,需要懂得的东西也太多了,否则孩子也要跟在后面受很多苦。从今天起,立志作一个全面发展的家长。

引用
幼儿急疹,也叫烧疹或玫瑰疹,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突发性皮疹,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尤以春、秋两季较为普遍。常见于出生6个月至1岁左右的宝宝。
幼儿急疹的潜伏期大约是10~15天。它虽然是传染性的疾病,却很安全,不会象麻疹、水痘那样广泛传染,家中成员同时患上的机会不大。

症状:
宝宝首先是持续3~4天发高烧,体温在39~40度之间,热退后周身迅速出现皮疹,并且皮疹很快消退,没有脱屑,没有色素沉着。这些婴儿在没有出现皮疹前也有发热,热度可以比较高,但是感冒症状并不明显,精神、食欲等都还可以(这点与你家宝宝很象),咽喉可能有些红,颈部、枕部的淋巴结可以触到,但无触痛感,其他也没有什么症状和体症。当体温将退或已退时,全身出现玫瑰红色的皮疹时才恍然大悟,其实这时幼儿急疹已近尾声。幼儿急疹对婴儿健康并没什么影响,出过一次后将终身免疫。

护理:
·让患儿休息,病室内要安静,空气要新鲜,被子不能盖得太厚太多。
·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经常给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渍,以免着凉。
·给孩子多喝开水或果汁,以利于出汗和排尿,促进毒物排出。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体温超过39度时,可用温水或37%的酒精为孩子擦身,防止孩子因高热引起抽风。
(以上资料来自“百度知道”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