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书记

This Photo @ LeftFM.com

不知道是不是托的金融危机的福,是不是扩大公共民生经费的开支增加还是那一项德政施行的结果,从这个月开始,小城公共图书馆一夜之间免除了借书证办理的工本费以及每年的注册费或者借阅费用。在这样利好消息的带动下,我以最快的速度去图书馆办一张借书证。其实这样的费用加起来也不太多,年费是每年30元,工本费是一次性的5元。对于买书的人来说,大约只能买到市面上一张稍厚的书。好像以前一直都是买书的,差不多每年十至二十本的样子,近两年工作也忙,看的东西也越来越功利起来,已经很少有大段大段的阅读时间,其实很怀念五年前或者更早一些时间的冬夜,灯下读书彻夜不眠的时光。

初冬的午后,新华东路图博中心的二楼还是散发出图书馆特有的清寒气味,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工作人员穿得都很厚重,忙着清理午餐时留下的残局。散散淡淡的前台人员流露出松懈的表情以面对每一位读者。办理借阅证的手续非常简单,提供身份证件,然后扫描,制一张带有条型码的硬卡,填一些基本信息,比如姓名,性别,职业,住址以及电话号码之类的东西,再交足一百元的押金即可。管理人员例行公事般地提醒你注意看一下眼借阅的详细规则,前后不足十分钟时间。

办完卡便进馆借书。说实话没有参照过任何一个县市级城市的公共图书馆的规模,也没有办法说是否是一个合格或者品质优良的图书馆,它的规模大概比我读书那个年代浦口分校区那样的图书馆略小一些,编目分类方面还是比较规整的,只是不知道是外借出去的原因还是本来上架可供借阅的书籍就不多,很多架子上都是空的。午休时分,还是有近五十多的人在借阅或者摘抄资料,氛围宁静且安详。

借了三本书,上海译文出的渡边淳一的《紫阳花日记》,这是一本本来打算买的书,渡边淳一是我接触最早的日本当代作家,读大学的时候读了他不少的书。此外还有九洲出的《岩松看台湾》以及落落的《须臾》。又粗粗地转了一圈,下一次去借大约会借一些游记和地志类的图书看一下。出门的时候,工作人员交待要在三十天内归还,图书馆周二至周日工作时间对外开放,周一及国家法定假日正常休息。

有了电视网络,似乎越来越少的人读书了,这一点在岩松看台湾里面有一段关于台北诚品书店的采访记录,我觉得很有意思,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用图象思考方式,越来越多的人有阅读或者写作的障碍,另一方面在所谓的城市文化沙漠里面仍然有一块可以滋润心灵的绿洲。阅读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方面我的家人似乎比我更好一些,虽然看得书一点杂,但每晚临睡着都会翻上几页。有时候也会想,再过去二十年,是不是会有更多的人丧失了阅读能力以及文字抽象思考能力,我们看到的信息都全面进入影像时代,报纸上面的大块文章或者报纸本身都已经消亡了。

下楼的时候,看了一眼贴在玻璃上的标语:公共图书馆,人民的终身学校。不知道出自何处,也许是某位领袖所言。向公众免费开放终于迈出了标语所言的第一步,也许下一步应该更丰富的藏书以及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