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且读且珍惜吧

文图 / 左叔 “茅奖”作品,极易自带光环,提高读者的期待值,未读之前总有一种“眼巴巴”的感受。 孙甘露的这本《千里江山图》,入手很久很久了。因为当时手头上还有其他在读的书,就借给办公室同事。估计也忙吧,翻了几页,就那么一直放着。后来,也没 ...
文图 / 左叔 “茅奖”作品,极易自带光环,提高读者的期待值,未读之前总有一种“眼巴巴”的感受。 孙甘露的这本《千里江山图》,入手很久很久了。因为当时手头上还有其他在读的书,就借给办公室同事。估计也忙吧,翻了几页,就那么一直放着。后来,也没 ...
文图 / 左叔 未读之前,料想这本《我与鲁迅》是一本“撕标签”的书。 和很多人一样,上次读鲁迅的大作还是学生时代。一篇又一篇,没完没了,背课文背到脑仁疼,大概是我们对鲁迅先生的共同的印象。虽然,后来我也劝人要多让孩子背背课文,尤其是那些经典 ...
文图 / 左叔 虽然身在苏州,但我对周瘦鹃的了解也仅限于“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这样一个标签。除却这个标签,再想多说出一个字都难。 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和了解依赖这些标签,它能帮助我们迅速找到座标系和参照物,并且有鲜明的记忆点,然 ...
也许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关系,其实我个对西郊一直没有太好的印象,当年工作调动从省城一路往东,坐着大巴经昆山进入太仓,颇有一点越走越荒的意味儿。那个时候少年气盛,总觉得不甘心小格局,况且十几年前,西门还没有改造,新华西街也没有打通,一大片锈迹斑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