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左叔
换季,骤冷。早起,做家事,将阳台上的花草搬来搬去,出了一身汗,简单冲了个澡,就出门赶公交,怕是因为吹了冷风的关系,一整个上午人都会觉得有些昏沉。
这具肉身用久了,就跟家里的老电器一样,渐渐地也摸出了些“别别窍”的地方。趁着午休时间,用自发热的蒸汽眼罩,在大椎穴上热敷了一会儿。十余分钟后,呼吸通畅了一些,神魂也陆续归位了。
一整个上午,都是“自家的地都来不及收秋,还要去春耕别人家的田”的状态。怨不得别人,处理事情的优先级排序,一直都是如此。需要别人配合的事情,或者配合别人的事情,一般都会放在最前面。自己可以掌握时间节奏的工作上的事情,会稍微往后放一放。总觉得,多方合作的事情,时间最难协作,自己能做的事情,哪怕加班加点,总归是有办法的。
工作里有很多日常的、琐碎的杂事,能够第一时间处理掉的,多半是不会拖延的。因为知道,若不是当下“随手记一笔”,日后要想“从头梳理起”,所花的时间精力势必要超过每天仅耗费点滴。
时间精力多半花在计划方案、总结汇报等大项活计上。事情做顺手了,工作就会有些预见性。就能将一些周期性要处理的事情,集中在精力状态比较好的阶段一鼓作气弄完。计划改总结,方案变汇报,讲稿转PPT,此类事情若是放一放,再从头梳理起,还要花更多的气力,一切以“效率优先”为原则。
至于自己的私事,能够积攒在一起处理的,多半会选择时间成本、精力成本最为经济的策略来应对。这里有些矛盾的点,理论上INFJ(提倡者)的J(判断)标签,会对计划之外、突出闯入的事件,极容易产生焦灼情绪。个人容易感受到情绪波动,尤其是在居家生活中那些常用的物品,突然发生一些故障,一时半会儿找不到解决方案的时候。
后来,想通了一点,为什么出现解决不了的故障,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换而不是修,因为潜意识里认为,即便是修好了,仍旧有随时会坏的可能性?一个部件有问题,其他部件也会因为进入“疲劳期”而有隐患,不如直接换掉,来得更为爽利一些。
将随机的突发状况,纳入系统解决问题的计划中,完美地自己洽了。此外,对于INFJ而言,成本核算,不能仅看财钱,有时候精力负荷不起,也是要算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