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左叔
情商这东西,是教不出来。手把手,也不行。得靠自己感受、复盘、领悟、体察,或质感丝滑、或颗粒粗糙的人际互动,多回头想想自己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毕竟,有些互动,也不是没有情商,只是单纯的彼此“看不上”。
与情商不在一个水平线的人置气,仿佛挥拳打在了一团棉花上,极易有种“不值当”的挫败感。若是因为有事要协作,“事了拂袖去”即可,完全没有必要放大个人情绪,搅和在其中。少交集、冷处理、随它去,可能是“最优解”。万万不可有“圣母心”,想要“求个说法”或“教其做人”,与其痴缠在一道,都是毫无必要的消耗。
与缺乏“活人感”的打交道,最反感的就是张嘴闭嘴都将“假大空”摆在最前面,拿腔拿调地在那边“装高阶”。自有一套“话语体系”,一样的规则总喜欢做“两解”,遇事就只拿有利于自己的一面来推脱,总有一套说辞,将自己“择”得干干净净。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混世”的本领。
若是刚刚进入陌生环境,还需要熟悉处事的规则,还需要摸索权力的边界,还需要观望的时机,偶尔有些迟疑,或许还情有可原。若总是将“大道理”挂嘴边,只打自己的“小算盘”,这样的角色,敬而远之即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有些事情即便不去专门打听,总有些“风评”会吹落到眼前。
哪怕不成事,也万万不可多事。毕竟,与这样的人协作,了不起也就是“出张嘴”,干活的最后不还是你自己。成了,没他会说,绩可能就是他的;不成,也没有他会讲,锅只可能是你的。将其晾在那边好了,反正都是自己干,何必要多出一个指手画脚的,既不替他人做嫁衣,也不容他人来借运。
人若是能盯紧了自己的核心诉求,哪里还有时间困在生气之类的负面情绪里面。总体来说,要不就是目标迷失,要不就是精力富余,要不就是生存无虞,所以才会与他人“合谋”,找点“乐子”消遣一下。在“池浅王八多”的境地里,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还是其乐无穷的,懂的都懂。
是的,对于某些人来说,“生气”可以仅拆解为字面意思,无限接近于“生机勃发”“气血通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