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左叔
掰手指头数数,一转眼也快十年了。合了又合,并了又并,放眼望去,乌泱泱的,又连着几年退和进的,都要超过两位数,流动得快,但凡做事低调些,很快就被淹没了。
故事听了很多,但人还没有认全。有些人,名字是熟悉的,但脸和人是完全对不上的。其间,断断续续在外面荡了几年。一起做“项目”的,都是“各门各派”用着不顺手的人,尤其是那些五十开外的老哥哥、老姐姐,什么都敢讲,又什么都愿意讲,但凡给点“正向”的反馈,便会将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全数铺陈开来。
前前后后做了十多个“项目”,断断续续加起来也“共事”了三四年。时间够长,聊得够深,结果就是,原先的故事,侧面又找到一些验证。好在跟眼下关系不大,都是些凉了多少年的老瓜,烂了多年的芝麻,听多了更容易“张冠李戴”。有时候,正主站在眼前,心里偶有浮现,却不敢吱声,生怕闹笑话。
有人情交集的,仍旧是一开始落脚的地方。偶尔在楼道里遇见“上”来办事的旧同事,会忍不住去储物间翻些零食出来投喂。自己偶尔去附近的社区办事,也会将车子停在那边的停车场。看门的师傅偶尔也会放下手头事,站在门外,闲讲几句。
与他们,都算不上是“职场初代同事”,可仍旧会有亲近感。可能还是因为“如今远了”,若还是“近在眼前”,大概率还是会因为“你多我少”或“这般那样”而有些纷争。压力越大,氛围越差,矛盾越容易激化,幸好那个时候,大家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都还蛮放松的。有人忙着掰手腕,自然就会有人落得清闲。
大概率是回不去了,现在连“老油边”都逃不过,榨不出油来的,想找个地方躲躲清闲,可能就未必会遂愿。当“人肉干电池”时,还没有开始垃圾分类。不要说“前功尽弃”了,连前面的“陈芝麻烂谷子”的那档子事儿,现如今都不会有人翻出来讲,即便讲了也极有可能会“李代桃僵”。
就这样吧,眼瞅着“船到桥头车到站”了,有什么好烦的呢?倒是现在个顶个厉害的“金霸王”们,要好好想想哪天自己“没电”了,垃圾还要不要分类,陈年往事还有没有人在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