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9.9米为上限,拯救正在缩水的钱袋

文图 / 左叔

入夏前,入手了“玩家”出的4盆非洲堇的“盲盒”叶插苗子。4cm口径的“育苗盆”,三五片叶子的那种。这玩意不耐高温,度夏困难,所以入夏前的价格,大概率是全年最低的阶段了。

4cm口径的“育苗盆”,对于很多不是种花的人,没有太多的概念。大概就是我们将拇指与食指捏在一起,比一个“OK”的手势,两个手指围成的那个圈圈,大概口径就是3-4cm左右吧。

说是“育苗盆”,其实也就是“玩家”是用一次性的小杯子,杯底剪几个洞来替代的,这种小杯子一般也就是外卖装饺子醋用的,展台用来摆试饮用的。成本,可以说是控制得非常好,值得学习。

4株苗子,放在办公室朝东的窗台边,因为工作日经常开空调的关系,长了不少新叶子。理论上植株大了,叶片多了,是要再换大一号盆的。还没有来得及,就要开始入秋转凉了,纷纷进了花期。要换盆,估计也要在花后了。

四盆“盲盒”苗子里,除了“小月石”这个品种,是“玩家”包的对版品种,且也是带着花苞来的,一眼就分辨出来了。其余的3盆,叶子虽然略有不同,但也都长得差不多,不开花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谁是谁。

能不能“中奖”,买到复瓣的、皱边的、大花的,丰花的,能在“玩家”小某书里“显摆”过的,那大几十个品种里“抽中”,完全是靠运气的事情。好在,也没有什么品种的执念,这四盆都能顺利度夏,并且在“生态瓶”里叶插成功,也算是学费没有白交了。

这几年养花,收获最多的心得就是:即便是“普货”,只要是能养出蓬勃的状态来,都能给人一种欣欣然的感受,不太容易会有“难看”二字的。而且,受限于空间、采光等诸多因素,在消费选择上,越来越趋向于单盆9.9米包邮、同一品种多花色19.9米随机“盲盒”来个两三盆了。

这几年盆栽的价格下来了不少,“情绪消费”在生活开支中被压缩了不少,“头部花商”基本上也是卖不动的状态,“高阶玩家”也在“小某书”“海鲜市场”等平台玩“育苗自出”,虽然物流、包材等不可省的成本还在攀升,但仍旧还是有机会能够“捡漏”的。

也不是没有办法压降成本,以前买苗子,8cm左右口径的育苗盆、10cm左右的株高的居多,现在只要生了根,有个三五片叶子就出了。开售的周期变短了,压缩了人力仓储成本,“泡货”的运输体积也缩小了,这跟连锁品牌的咖啡也以9.9为价格“基准线”一样,怎么着也要先硬挤进去,能拖垮一家是一家。

你说说,这些是不是等比例对应了大家钱包的缩水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