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左叔
最早开始追《花儿与少年·同心季》,也就是“花少7”,不太能够接纳的可能就是“二姐”陈数了。身弱又自我,与一群高能量的人混在一起,总有一些格格不入。但又不知道为什么,总会有一些代入感,容易联想到自己在人际关系相处中“招人烦”的那一面。
包括在马达加斯加旅行的途中,聊及另一档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她提及多次拒绝了节目制作团队的邀约,作为东方歌舞团舞蹈演员出身的她,为何要抗拒“唱跳舞台”竞技类的真人秀节目,以“尊重专业”这么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矫情”二字。
直到节目组释出埃及夜宿生活的“超长花絮”,她卸了妆,跟“小妹”张雅琪一道,坐在旅馆廊沿下吹晚风聊天,又讲回到“尊重专业”这件事情上,才忽然能够理解和共情她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执拗。
对于很多从事舞台表演的人来说,包括同样参加“浪姐”越剧演员陈丽君也曾经被人指出来过,他们内心里都有一种叫“戏比天大”的专业信仰,而这种专业信仰,可能与现如今“逆袭”的主流心理诉求并不是特别吻合。
而“浪姐”的真人秀片段或者仓促中练就的炫技舞台,其实是在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就要展示能够让人叫好的"台上一分钟”,就要面对观众,这件事情会让他们无比的焦虑。加上真人秀的片段,会释放出“台下十年功”的准备过程。而那些辛苦,那些不堪,他们其实都是不愿意拿出来示人的。
这种对自己的专业或者饭碗的敬畏心,在如今的职场环境里,其实相对稀缺的。转得太快了,谁也不想在一件事情上,一个坑位里,磨上十年八载,多岗位锻炼还能当作优势在讲。是个人,都希望“卫星”赶紧放上去,“位子”抓紧往高处挪一挪。
埋头干成某个领域的“专家”,极大可能会因为术业过于“专攻”,只能老实实在那边趴着。这点活,没人能接得了,只能烂在自己手里,能怪谁呢?于是,略微懂一些的,就敢坐下来讲上一句“都听我的”;还没有完全弄懂弄通的,就敢大手一挥喊上一声“都给我上”。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不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就是这么离谱的生态。“屁股决定脑袋”,一纸红头,“屁股”就来了,但“脑袋”来得可没有那么快,总归要多摔几次坑,多跌几次跤,学会复盘了,知道要推演,要预判,要早点筹谋“堵窟窿”的后手,才能慢慢长出点“心智”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