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攀上一架梯子,闭上眼睛,梦着一条汹涌的河。
—— 维斯托尼提斯 《反向》
文图 / 左叔
因为“戴口罩”的关系,隔了很久才收到编辑寄来的书。书中附了一封信,几行娟秀的小字,让人看得觉舒服。这年头,能够写一手好字的人,印象中应该有不少,可现实往往又见到七扭八拐的手写体居多。
与我们这一代人相比,像我父母他们那一辈人,几乎都是有从小写毛笔字的童子功;比我们晚一辈的人,报过各种兴趣班,应该有包括书法班吧;唯有像我这般年纪的中生代,写手体基本上都是野生状态,见到七扭八拐居多的,大概都是出身我们这一波人之手吧。
一手好字,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今年慈善总会给每个人发的“捐赠证书”,在统一印刷的格式上,是特别好看的手写体。虽然“慈善一日捐”已经“习以为常”,但却也是因为有这个“别致”的关系,而让人心头一暖。也有人跟我一样,特意去打听,这几个字到底是谁写的。
我原本应该是没有机会知道,别人萌生出跟我一样的好奇心。只是因为有人来找我求证,这特别好看的手写体是不是我写的。有点惭愧,我的字哪有这么工整好看,实在是太瞧得起我了。而且最近已经忙成狗了,哪里还有时间坐下来写这两百多张“捐赠证书”。
常听身边人说起,现代人一手的好字,都让电脑给毁了。这话挺容易让人起疑心的,难道原先就有一手的好字吗?答案应该是未必吧。我们现在连写字的机会都不多,虽然还在运用文字,但透过网络交流这些字都是“浮现”在屏幕之上的,即便变成了“白纸黑字”也是打印的形式居多。现代人除了偶尔需要签一下自己的名字,离开校门之后,应该没有多少需要大量书写的机会了。
跟身边人相比,我勉强还算是仰仗纸笔的人。以前记会议记录、现在记读书笔记,还在频繁地用到纸笔。说实话,我虽然肉身进入了网络时代,也是有一颗尝试新鲜电子设备的好奇心,但潜意识里还是觉得纸笔相对牢靠一些。
我的字没有特别练过,所以在架构上基本上都是散的,有点年纪之后,原先的锋芒也少了,整个字比以前“圆润”了不少。总想着什么时候,要好好练一练字,然后就一直没有下文了。这跟我们很多发愿要做,却一直没有做的事情一样。
关于写字,还有一件事情,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越是刻意想要写好的时候,越是显得七扭八拐,反而是平时随手写下的,多少还能看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