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事时不瞻前顾后,纵情时不过于谨慎,以及爱恨时可以任其愚昧的那些人,都让我很着迷。
—— 费德里科·费里尼 《小丑的流浪》
文图 / 左叔
码字的人,或者说平时搞点创作的人,都喜欢呈现出极端特质的人或者事,而在文艺作品中曾经留给我们深刻印象,无论是正派,还是反派,也都是这些特质过于鲜明的角色。对,就是这些人物若是放在生活的周遭,作为同事或者熟人,我们多半会给出两个字的评价:有病!
因为作为创作的本源,能够拿来当素材的,就是原本就有这些矛盾和冲突的人和事。只有这些人和事,经历了创作的孕育过程,最终才能呈现出有看头的作品来。过于平淡的人或者事,往往无法刺激创作者有想要表达的冲突。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不平,则鸣”道理之所在吧。
这也不是说,过于寻常、过于板正以及循规蹈矩的,就没有了成为创作对象的可能性。如果一个人把寻常小事坚持做好,能够将板正一如既往地贯彻到底,能够将循规蹈矩做到了极致了,不顾外界的形势变化成了一种与之有强烈冲突的“执念”,那同样也是有可能成为创作者关注的焦点。比如张艺谋电影里,那位脑袋里只有一根筋,认准了死理,想要打官司讨个说法的秋菊。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充分把握一个人的内外冲突。可能人物本身个性是不够鲜明的,经历也是极为平淡的,所做的事情也是比较平常的。但是创作者会想办法将它放置在一个特殊的情境之中,让他经历一场内外冲突,然后在冲突矛盾的化解过程之中,展现出人性的坚韧或者脆弱。很多“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差不多都是这样的一个套路。原本平平无奇的小人物,最终被放置在力挽狂澜的位置上。
还有一种方式是“错位”造就出来的冲突,比如生性懦弱的大将、有情有义的小偷、厌倦天国的神仙、妄想长生的帝王等等。如果大家都各安天分,不会挑战自己本身的缺憾,那就没有故事可以讲了,偏偏人生际遇不按套路出牌,才让创作者有写下他们故事的冲动。话剧舞台上很多类似的作品,也有很多拧巴着的、扭曲着的人物角色。
当然生活中除了“有病”的人之外,还有很多看起特别正常的,但也不是那么有趣的人。当然,很多时候,你与他们之间相处融洽,但也会在某些特别的时刻,让你转念一想,实在是过于“寡淡”了,真的不如那些“有病”的人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