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着旋钮,在不同的语境里穿梭

文学的生命力就是在一个最惨无人道的语境里挖掘出幽默。
——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文 / 左叔

语境,是一个特别奇妙的东西。其实,人每天都在不同的语境之中“穿梭”,有时候切换得过快,就有点像在旋转切换频率的旋钮一般,留下一些些令人不适的延宕与残影。

每天坚持在写的#日签#,比较接近杂文的风格,有时候又有一些时事的评论,也会有写职场上的一些甘苦谈,偶尔也会写一写读书观影的一些感受,总之是杂的。是一个人穿行在平淡的生活之中,努力地想要鞠起那一潭死水中的微澜,但往往捞起来的,也只有自己在意,旁人根本不在乎的徒劳无空。

偶尔也会写一些“脚本”,这些比较接近于“说明文”。它们大多是指引拍摄工作或者舞台执行之用。有些展现在舞台之上的文字,可能词藻上会偏向绚烂华丽一些,也有一些因为风格上的原因,做得相对朴素一些的,这些往往都需要生活支撑着。

也有一些“脚本”不是舞台演出之用,而是只面对“编导”等等具体执行角色的。这一类的“脚本”就会尽量直观朴素一些。做他们那一行的人,多半都是“图像思维”的人,给他们太多的字句,往往会因为“阅读障碍”而中途放弃。要给,便要直给。如果弯弯绕多放几处巧思,他们就会觉得,这人好像不太行,不太懂行。

当然,为了糊口也写公文,这几年也前前后后看了不少单位的公文。发现这个领域,也是各自语境的问题。几乎每个单位的公文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质。

比如说“宣传口”的公文强调的是“创新”,讲一些别人没有讲过的概念,在这个领域有很多嫁接、移植的动作,将别人出彩的东西移植到自己的领域里面来,再想办法让它自圆其说。比如此前“宣传口”推得很凶的各式“飞燕”,其实是从古诗词里面移植嫁接过来的,又在新的语境里同赋予它很多现实的意义,将原本平淡的基层宣讲工作,经由概念的包装就变得灵动起来。

再比如说“纪检口”的公文强调的是“严谨”,曾经在“纪检口”的公文里用过一个词叫“穿越”,核稿的时候,便有人来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但凡是看过“穿越剧”观众自然“懂的都懂”,但核稿的来计较,其实不是不懂这个词的字面意思,而是想要了解一下,这个字眼有没有在正式文件里面出现过。这个口子所强调的不再是创新,而是要有依据,要有出处。本质是就是字斟句酌的严谨。

人很难在同一个时间段里,将各类文本的语境都掌握得很好。往往在一开始做切换的时候,会显得特别的艰涩。这个过程,痛苦的往往是在写的人,旁人不能体会,甚至无法理解。大部分没有经历过这一切的人,多半会觉得,不都是写嘛,这个能写,那个自然也能,但这注定了是一件“看别人吃豆腐牙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