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你不再寻求外界的认可

文 / 左叔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不痛快,外界因素多半只是引子,真正令自己觉得不自在的,还是内在的自我调适一时无法反应。

在一个公共自助就餐的场所,遇到了过去位阶比自己还低的旧同僚,对方不但没有主动和自己打招呼,转而去跟坐在自己身边的一位女领导攀谈起来。两个人在取食物的过程中,来来回回好几趟,有一搭没一搭地讲着当下的事情。在这样的处境里,我认识的这位老哥哥,忽然心里就吃味起来,是我人走茶凉?还是他目中无人?

人的面子,有时候是别人给的。就在这个公共自助就餐的场所,他也见过别人来去前呼后拥的状态,所谓的“位高权重”这四个字的“里子”是握有别人无法拥有的“资源分配权”,无论是岗位还是财物。过往面对这样的人,他也是十万分的小心,能说好话处自然是好话向前,不能说好话处也是笑脸相迎。较真?!何必呢?

前呼后拥,真的自由吗?未必吧。看看明星羡慕常人可以随便出门逛街便可知晓。“山呼海啸”般的评价和认可,也会将人的“自省”淹没,若再加上内心里没有一个时刻提醒的声音,人容易轻浮干出冒冒失失的傻事。

人的面子,有时候是自己给的。手上没有东西了,笑脸自然也就不见了,现实很残酷但也给人警醒。手握资源的时候,做人做事有公论,若是还肯以体己之心,帮助别人脱难解困,离开了之后,一定还是会有人情往来的。人心都是肉长的,纵使隔山隔海不隔心,大老远逢年过节寄些土产来,都是朋友之间的人情往来。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弗雷德·阿德勒曾说,太在意别人的视线和评价,才会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对认可的追求,才扼杀了自由。由于不想被任何人讨厌,才选择了不自由的生活方式。换言之,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威感,刻意地拉来与别人的距离,整天板着一张扑克脸,其实也是“太在意别人的视线和评价”的一种表现。这种距离若没有真正的业绩、公论的处事,换来的一定是“口服心不服”,“皮笑肉不笑”,“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若是这种距离,一旦没有权力的加持,就变成了人与人之间实实在在的距离了。

我觉得世人很难有机会尝到阿德勒口中的“自由”,身为社会动物,我们太需要将社会的观感、别人的认可作为自己行事的参照了,在别人给予的反应,社会给予的评价之中调整自己的行为,更为积极地积极地适应外部的环境。

调整自己的行为是容易的,“皮笑肉不笑”嘛,但真正让自己“发自内心地笑”起来就难多了,就难多了,这需要自己内心建立起更为笃定的自我评价的体系,自己拥有一套自洽的、不易撼动的逻辑,而外界给予的观感和评价只是作为个别参照。

所以我想说,别人没主动过来招呼攀谈,不也是享受到了不被打扰的“自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