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一条船上,很难不被打扰

文 / 左叔

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入职工作这二十几年,常常会被抽出去做临时项目,时间有长有短,地点有远有近,任务有难有易,团队有大有小,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处理各式各样的关系,每次的体验都有非常微妙。

有一次北上,做的项目因为涉及敏感,临时组建的团队人员构成天南海北,彼此都不曾有过交集。一个操着各式口音的团队,想要彻底融合在一起是非常难的。项目组还特别“鸡贼”地设置了竞争淘汰机制,每个人都背负着各自原属机构的“颜面”在暗暗较劲。

回想那段时间,觉得日子过得特别灰暗,尤其体现在心理层面。手机集中保管与原有的社会关系基本脱节,“四班人三班倒”的工作节奏,“三点一线”的日常活动范围,无从知晓项目几时能够结束,也无从知晓如果项目时间跨度“无休无止”的话,还有没有后续的接替团队。

我觉得时间一长,所有人都处在一个“脚不着地”的悬浮感中,焦躁的情绪在彼此间蔓延。起初,彼此间多多少少有些面上的“和风细雨”;后来,氛围就有点紧了,日常起居都在一起,很容易就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出摩擦,偶尔气氛还会紧张到“一点就着”的程度。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撑不下去的时候,项目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结束了。任务结束后,项目组建方安排了餐聚,可能是因为有酒精的关系,大家都放松下来,也柔软了许多。此前彼此有点嫌隙的人,说了很多体己的话,大家一想到此后天南海北见面的机会不多了,也动情地落下泪来。

在任何一个团队里,我们很难不与周遭的人产生交集,即便是在你不太喜欢的氛围之中,已经努力克制自己不要轻易付出“真心”,但还是会有忍不住的时候。人就是在互相打扰,互相麻烦,互相埋怨、互相成全之中建立了关系,并且在此之上产生了情谊与爱恨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在《远山淡影》中这样写道:我从来不想显得不友好,可是我也从来没有刻意努力显得友好。因为有时我还是想独自一人,不被打扰。

遇到一个“四六不着”的临时团队,摊上人际关系不太友好的氛围,脑海里闪过“独善其身”的想法特别正常。然而在任务面前,事情还是要做完的,人过也还是要留名的,互相打扰、互相麻烦、互相埋怨、互相成全必不可少了。

临时松散的团队想要凝聚力,是件很难的事情,“灵魂人物”想要当好“粘合剂”更不容易。尽管常有紧迫的任务摆在眼前,可身处其中的人又常怀各自的目的。也许有人想借此留下来,有人想逃避原来的任务,有人只是无奈轮到了自己。

大家就跟“乘风破浪的姐姐”一样,带着各自的经历,被扔在了同一条船上。有人想要“成团”,有人想要“上岸”,大家私底下的想法千差万别。

互相打扰,互相麻烦,互相埋怨,互相成全,只有见过“真实”的那一面,才能“求同存异”把大家要去的方向找准了,能顺路捎上的捎上了,不能顺路捎上的愿意自己调整方向了,再去讨论接下来的其他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