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宝山不空手,才能有甘愿

职场里,难免会遇到自己本心并不想去做的事情。手头上的杂事已经是忙到不可开交了,偏偏还要硬塞给你一些与本职岗位无关且费时耗神的杂事,比如说演讲、辩论或者其他什么“凑人头”、“摊任务”式的活动。

这些事情,如果有十足的把握,那应该是一次展示的机会;但如果没有充分的实力,结果只能是老老实实地当好“分母”,替活动的“广泛参与”凑个人头。当然也会有已经对比赛厌倦的高手,但很多时候的困境是后者,根本不具备实力,却被赶鸭子上架。

如何将这些原本不情愿的事情,变成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我觉得关键一点是保持好“学习”的心态。

有些职场技能需要在籍籍无名时练好,比如说上台说话这件事情。对于不具备实力的来说,与其羡慕别人侃侃而谈的表达,不如练就一身侃侃而谈的技能,尤其是那些希望自己在职场中能够更进一步,走上管理层的。坐上更高的位置,弱项暴露得更为充分,很容易被台下的骂“草包”。

对已然掌握的并不需要荣誉加身的人,想要让这件事情变得对自己是有价值的,想要摆脱但凡遇到此类活动就铁定被安排的“常客”命运,“学习”心态更为关键。人要有“即便摔倒在地上,也要抓把泥回家”的心态。

虽然作为“选手”,也许已经是“无欲无求”了,但想要精进自己,在这样的活动中,是可以像点评嘉宾一样,默默地讲出其他选手一二三。或许还能再站高一阶,看出主办方运作活动的长处和弱项。这种高阶的训练,将更有助于摆脱“常客”,成为今后此类活动的的“主办方”或者“座上宾”。

严歌苓在《扶桑》中写道,他跑了三十里马,让海风吹硬了脸,只为了来这里看一眼你空空的窗。空与不空,全是他自己的事情。这原本是写爱情的某种状态,近似于“我爱你,与你无关”,但放在不同的语境里却会有不一样的解读。

对于严歌苓而言,因为很多作品被搬到银幕,所以会有被资本裹挟创作的问题。但是对于已经成就了那么多作品的她来说,想要追逐的目标已然超越了这一切。做还是不做,还是选择以怎样的心态去做,其实对创作者都是考验。

花上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原本不情愿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如果还不能从中收获到一些对自己有价值的成果,岂不是损失更大。是不是被硬塞的任务,与我无关,我只想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入宝山不空手,才能有“甘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