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mit autoplay="false" mode="random" preload="metadata"]remote#:346[/hermit]
-
年轻的时候,不太容易听得进去劝。心里常有一句潜台词,我干嘛要跟他们一样?
仿佛只要跟别人一样,人生就完蛋了。还有一些荒唐,是违背本心的。比如,明明知道某些具体的事情“和别人一样”是好的,却故意逆反着,只是为了“不一样”而一定要“不一样”。
等到略有年纪之后,才发现原来“面目模糊”、“泯然于众生”,才是相对比较容易一些的活法。而那些“劝慰”,其中极大一部分的初衷,是不想我们活得过于艰难。
那些尖锐的锋芒被磨掉了,余下的只有市侩的油滑。人过中年想要活得不那么油腻,其实是件挺不容易的事情。“不易之处”在于已经停止了思考,放弃了不同,接受了“随大流”的人生方向,于是就很难在观念上将自己与他人区分开来。
再有一些年纪,人又会回到了“固执”的状态。坐在自己过往岁月的“老经验”上,拿吃过的盐和走过的桥当作“常识”,而不再接受升级和迭代。因为跟随这些,精力成本过于庞大,而停止独立思考的人无法承受这一切。
在《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中有这样一句话:无论经历什么,都不要放弃自己的分别之心,要保护自己的不同;但最终,你应该带着这种不同与世界更好地相处。
我觉得这话,是讲给中年人听的。年青人不会没有不同,他们时刻在意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状态,想要将自己与别人区分开来。只有中年人才觉得要懂得“藏拙”,要“大隐于市”,要收好“当出头鸟”的冒失。可是,头埋在沙子里久了,偶尔抬起来也会找不到方向。
中年人以为这就是“与世界更好的相处”,却没有发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放弃自己的分别之心”。“保护自己的不同”很难,因为现实会不停地甩你巴掌。人一疼,就匆忙“知错了”,很少会有人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去反思这些巴掌缘何而来。
久不出声,有时候只是一时间忘记了有些话要怎么讲,有时候却是因为没有独立思考、内容输出而导致的沉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