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读书,每一位分享嘉宾都不可避免地超时了,当然我的情况最为严重,也带了个“坏头”。十分钟说九本书,本来就是一个很难的挑战。一旦话题扯开,就不太容易收住,占用了大家不少的时间。好在很多读者给予我的反馈是正向的,也是让我有“勇气”继续讲下去,然而还是对后面的分享嘉宾感到抱歉。
作为嘉宾,每一次分享活动,我几乎都会早早到场,除了要确认现场的一些技术配合的状况之外,我更想感受现场的环境氛围。这也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感觉越是熟悉环境中的各个与分享并不相关的物件,好像越能拥有由这份浅薄的“熟悉”所能带来的“定心”。
图书馆新辟出来的“阅读空间”在四楼,是一个横向很开阔的场子,中间有一根不可避免的承重柱。横向开阔,其实比纵向极深,对于分享者与听众的心理距离而言要好,但要让演讲照顾到“整个面”就略有一些难度了。分享演讲的时候,我多出了一些走动,尽量照顾到被这根中柱分割开来的左右两侧的观众。当然,为了让摄影师方便拍摄,我还是尽量地将走动限定在照明“光圈”的范围内。
分享的内容,本质上是漫谈。虽然有一个“推荐给( )你”这样的中轴线,但彼此的关联度不大,在衔接和过渡过场词中,我将一些彼此关联的内容进行了一些“拼贴”,尽量让它在乍听之下是一个“整体”。好的分享需要充分的设计和打磨,而我在这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还是不太细致的。
我已经无法像现场另一位分享嘉宾,那位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一样,可以一字不落地记下所有的分享内容,但经验能够帮助我在现场做一些“取舍”,从庞杂的素材中挑出一些适合当下情境的内容,而这取舍的标准就是我在现场得到的反馈,那些浮现在听众们脸上或凝心聚神,或略感无聊的微表情。
所有的分享一定是要面对当下环境场当中的那些受众的,而所有的书籍也必将面对翻开它的读者。内心里演示千遍的分享,不及现场实践一遍来得有收获,束之高阁的图书哪怕是汗牛充栋,也不及我们只是翻开其中的一页。
“把时间还给读书”“唯有书籍可以抵御时间的磨损”。我们有理由相信,2020年只要我们肯静下来心来,翻开书本,一定会“阅来阅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