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劳而获,一定会以别的形式还上

文图 / 左叔

听闻,有些地方长假前薪水已经发到位了,看起来是“刺激消费”的举措,实际上还藏着冲一冲KPI的意图;昨晚又从同事那边听闻汽车消费领域的补贴要收紧了,往年的“黄金周”今年居然是道“槛”;小某书上的攻略讲,购置新手机的补贴线上申请找不到入口,可以改试线下门店……

每当这些窸窸窣窣的信息,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的时候,脑袋里原本盘桓着的“寅吃卯粮”“饮鸩止渴”之类的成语,会变得更为具象化一些。其他都是假的,唯有“切肤”的体感是真的。往年这个时候,休假补助大概已经到位了,拖家带口的“暑假亏空”,恰好也能及时填上了窟窿。今年,谁也想不起来还有这事儿。

“上行”的阶段,授信偏爱的群体,若是没有管住自己,步子迈大了些,被“刚需”这个概念催逼得失了心智,现如今正在承受着巨大的“下行”压力,均户“一两百个”的负债,基本上是“起步价”。

当初“有信心”的时候,不觉得是什么要紧的事情,现在转过念来回头想想,不吃不喝要还上,可能十年也不止。这十年,还不能有任何的闪散,不仅仅是自己,还包括一家老小。但凡有点什么事情,手上的这点“流动性”可能还不足以应付。“量力而行”,果然是四字真言。

这个群体,原先也挺喜欢把孩子往外送的,有句说辞叫万一不争气,“大不了卖套房”。现如今,也在考虑“性价比”和“回报率”的问题。毕竟,价格与“山顶”阶段相比,逼近“腰斩”,做“卖套房”的决定容易,做成“卖套房”这件事情,反而是困难的。更何况前面蛮多“学成归来”的典型案例,面对巨大的“沉没成本”,“值不值”变成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了。

虽然这些是个人的“小生活”,但我们每个人都是没有办法逆转大势的,都是需要顺势而为,随波逐流的。年纪越大,越容易信命。这个命,不是玄学,是一个人的个性使然。就是小说创作里面,经常会提到的那句:“性格即命运”。

有些关键性选择,在那个当下,我们都无法意识到它会决定和影响我们命运的走向;有些关键性选择,即便已经看过剧本了,知道最终的结果,再给我们一次选择的机会,出于本能、出于个性、出于种种不可逆转的因素,我们仍旧会坚定选择。

是你的,总归是你的;不是的,早晚还是要还上的。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