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多想,这篇纯粹是聊怎么给植物换盆

文图 / 左叔

养了十几年的狗走以后,会有那么一点点不太适应,因为早晚遛一圈的习惯已经养成了。狗没了,又醒在天气晴和的早晨,或许还能穿衣趿鞋出门走一走,看看几处“芳邻”院中又开了什么花。

若是碰到风雨雪天,就不必再硬着头皮出门了。起来简单收拾停当,再和衣躺下去。阴雨天的回笼觉,是刻在基因里面的“金不换”,人类进化过程中趋利避害,减少能量消耗的明智之举。雨天打猎觅食,先摔个半死,没必要。有命,省点花。

本地寻常人家的野草花也挺好看的,只要能将它们养出生力蓬勃的状态来。有时候,甚至会觉得人家满架的扁豆花,开成花瀑布是好看的,一条垅的萝卜开花连成片也是极好看的,像极了新娘的蕾丝头纱。

这几年,因为人多半猎奇,热植大举北上,加湿、控温、通风等各种科技与狠活,玩家以近乎“供着祖宗”的姿态照顾着,还是奄奄一息的状态,仍旧比不过“南方的绿化带”。

快的一季,慢的三年,这些脱离原生环境的植物状态会越来越差,直至“亲本”“母株”“种球”一并消耗完。那些植物大神的“人定胜天”里,不知道砸进去了多少试错的成本,以及取暖、加湿、通风的电费。

盆栽的植物,困在室内极不通风的环境里,脱离了原生环境便会很憋屈,若是三年五载不换盆,也会越来越孱弱。养花人每年春秋两季最大的工作量就是换盆。

换盆是不可以一步到位,换成最大的号。植料越多,根系少,蒸腾作用也弱,干得越慢,一直闷着,很快就会烂根了。每次换盆,只需要比原盆大一号就可以了。多大的屁股,占多大的坑。贪大求洋,要不死得快,要不连累旁人。

换盆需要思考,要将家中需要换盆的植物聚在一道,按大大小小的盆号排好序,然后再像寄居蟹搬家,或家里孩子生多了一样,三角梅的盆给蓝雪花,蓝雪花的盆给朱顶红,大家纷纷“抬旗”,皆大欢喜,勉强都可以依次升一号盆。

有些木本盆栽长到一定程度,就“摸着天花板了”,除了地栽,换盆并不是好主意,毕竟盆太大搬起来也吃力。实在是换不了盆的植物,就将盆底土打散掉一些,再切掉一部分最下面的根,重新混一些新植料和底肥进去,再给按回到原盆里面。

始终觉得道理是相似的。想必历朝历代与天家一道打天下的肱骨之臣们,多半是因为识相而落得善终,因为服盆而留了全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