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群像的力量”,只有“皇帝的新装”

文图 / 左叔

“综艺造神”继续,《花儿与少年·丝路季》的“含金量”还在上升。当一众女星还在撕巴封面番位,“东北大吡花”已经跻身“中花”断层第一了。“后冠”加身,至少有几年不用考虑去接《乘风破浪的姐姐》的通告,再唱上榜之作“遨游”了。

旅综的“有效参加”,为演艺事业助力不少。导演在采访中也提及了这段“缘,妙不可言”。透过“花少5”真人秀的表现,他看到了辛芷蕾身上明媚大气、野心直白的特质,工作机会就这么水灵灵地来了。这运气虽有偶然,但一定也有必然。

“花少5”被誉为旅综“天花板”,播出之后“北斗七行”纷纷“升咖”“上桌”。回望7季节目,口碑忽高忽低,完全看同行人的化学反应。最新一季“花少7”口碑明显回升,弹幕里虽然也有“唯粉”式的表达,但提及最多的一个词是“群像的力量”。

细想想,这几年的综艺都在有意无意地打造群像,比如“回锅肉”的“披哥”“浪姐”,再比如几档收视率都还不错的“慢综”,几乎都在以“组队”“团战”的方式将人绑定在一起。有时候,真人秀部分比舞台更有“看头”,嘉宾间的微妙互动比饭菜更有“嚼劲”。

如今职场氛围里最缺乏的,可能就是“群像的力量”。虽然纸面上的话术无懈可击,但却真的没拿“群像的命当过命”,“活”与“锅”随时都能甩下来。“唯上”“唯尊”是正道,邪修的“群像”都是面目模糊的,可能跟真人秀的PD和摄像一样,名字只配在片尾一闪而过。

不知道身处其中的定位是什么,作用有多少,意义在哪里。没有归属与认同,少做少错变成了一种保护色,当个小透明就好,萝卜坑前自然有出彩的表演。于是,那些需要保持队形竖三个“大拇指”点赞的时刻,根本看不见“群像的力量”,只有“皇帝的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