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日后长痛,不如眼前爽利一些

我总是无情地贬低自己,感觉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是一份自怨自艾的感觉,使我无法见到光明和奇迹。这才是我最大的问题。
—— 肯·威尔伯 《超越死亡》


文图 / 左叔

身为过来人,平时又写点类似“心灵鸡汤”的东西,避免不了会遇到被身边年轻一些的朋友请教“感情问题”。昨天的#日签#,其实也是据此而来的,有朋友在底下留言说“看不懂”,本来想回复解释一下,后来想想里里外外、前前后后要说得话太多,不妨另开一篇讲一讲好了。

说实在的,我其实蛮“抗拒”类似的事情。打从内心里已经认定了,“局外人”纵使可以分析找准一段关系的症结所在,但也无法办法帮助“当局者”驱散眼前迷雾。解铃,总归还是要靠系铃人自己来的。

身为“过来人”也许会积攒一些相处之道,但这些无一例外都是“特例”。适用这两个人身上的关系模式,套到另外两个人身上未必就行得通。说实话,道理都是一样的,但情形就千姿百态了,这其中应该没有什么普遍适用的真理,只有你情我愿的甘苦体会。

当然,我非常感谢年轻朋友信任,愿意将自己的私秘之事讲给我听,愿意听几句不那么管用的“老生常谈”。我想他们未必就是想从我这里得到答案,只是期待有人倾听、有所回应罢了。在他们那个年纪,我也确实经历过无人倾诉的痛苦。人的同理心,大概就是据此还在做一些什么的原因吧。

他们的问题,也会给我一些触动,免不了会反思自己在处理各种关系时的状态。昨天说,爱一个人恰如信奉随时会陨落的神,但在神未陨落之前,人会极为自然地将自己的姿态放低,就像经典句子里描述的那样“低到尘埃里”。待到神已陨落,那就是另外可以展开来聊聊的故事了。

别人的状态,我不是太清楚。自己身处彼时,是相对被动。别人不主动释放出好感,或者说可以被明确捕捉到的信号,是不太敢轻易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的。不知道是自卑,还是害怕受到伤害,亦或者担心空耗错付,动机分析不出来,但行为举动是明确的。主不主动,确实会影响眼下的结果,但契不契合才是能不能走得足够长远的关键。

回首过往,确实也因为不够主动,过于自卑 ,错过了一些什么,但也相信也正是因为类似的错过,才筛选出所谓的彼此的契合度来。我终是相信,有些问题不在当下暴露、不在眼前解决,也终将会在生活的积怨之中纠缠成打不开的死结。与其日后长痛,不如眼前短痛来得爽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