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段上班路

搬了家,虽然较原来住处略远了一些,但却多了一些步行上班的机会。如果不是着急赶忙的状态,通常我会六点起床,溜狗早餐,然后六点四十分搭公车出门。坐一半的路程,余下的全是步行。城北河绿化工程其实已经有几年的时光了,当年将已经建成的旧省道的四车道改回两车道时,私底下还有过劳民伤财的微辞,但一条纵穿城市的绿带日益丰盈的时候,才体会到城市规划过程当中的进退取舍。

road4

其实早几年,太仓并没有做足水乡这篇文章,沿着河岸建房,河道弄上石护坡,好端端的一条水系便失去了生机,成了排污的明渠。这几年退坡还水的设计概念陆陆续续得以应用,就连原先水泥封住的石护坡也弃整石不用,而以碎片装入网箱来改造,营造可予小鱼小虾穴居的生态。先是海运堤滨河公园系统的完工,再加上金仓湖、天镜湖两个人工湖泊水系的自然生态效应获得好评,整个城市的水系湿地生态已经初具规模,让这个日渐脱离小微格局的城市保留下了它最难能可贵的几抹绿意。

road

原先未曾搬办公楼的时候,其实也有一段县府街的老城区路段,当年每每步行经过宋文治纪念馆附近的时候,都在感叹城市发展未曾破坏原来的精彩。若干年前,拆了上海路、县府街诸多公家单位的围墙,将营院里面的绿意与街道两旁的绿意连成一片,又新辟诸多小游园,老城区更是不足百余步便有一片可以息脚的地方。在这个私家车人均保有量非常惊人的小城,这样的城市规划和设计,让人更愿意享受步行带来的愉悦感。

road2

前不久,看到社科院某专家关于深化改革开放、城市集群效应的一篇专论,将邻近的昆山、常熟列入五线城市,全文列举二百多个城市,压根就没有提到太仓二字,于是我便自揣太仓也许属于六线开外的。最近筹备开一个“森活”栏目,推荐一些自在的生活状态,有特点、有个性的小店或者手作物、原物制造类的品牌。某一个采访对象提到了她当年离开北京媒体圈开始游走时的心态,一线城市纵使有诸多机会,但宠大体量带来的局促感有时会让人迷失,相较之下,我更钟意小城的慢生活。

ro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