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功尽弃,谁愿意在旧图上玩填色游戏

文图 / 左叔

也蛮有意思,一个决策者一个想法。城市先往东拓,尔后再往南。往南也没有几年,尔后又开始往东了。放眼望去,没有一张蓝图,是后人愿意接着去画的,总归要“书写新篇章”的。

道理很简单,毕竟一张旧图千辛万苦画出来了,成果也是前人的。在以结果为导向的局面里,谁高兴去前人的那张旧图上玩“填色游戏”呢?不如重新“开一局”,不管干得怎么样,但凡有点业绩,都是自己的,不至于风评受害。

所以,眼下有些事情、有些项目被弃掉,有些人、有些点位被淡化掉,都是可以理解的。人人都想标上名字的局面中,人人都想有块敲门砖的形势里,似乎只有顺势而为,才能把握住什么。

可以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眼下,手头上在做的事情,如果没有什么新意的话,如果还在延续过往的话,少做或许比多做效果更好一些。想想新思路、想想新做法,哪怕是找个新瓶子装这些旧酒,也比一锤接着一锤有效果。不带脑子上班,累的只能是自己的身子骨。

决策者的想法和念头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一定有过往历练沉积的基础,而后是在新环境里不断碰撞产生的。既然无法撼动过往那些历练基础,唯一能做工作的着力点也就剩下在新环境里的刺激了。

可能用“灌输”这个词不太恰当,但对于充满“不安感”的决策者来说,是需要强势的、大量的、高频的输出,才让他感受到某种安全感。他不需要想深、想细、多想很多步骤,甚至不需要去做全盘的决策,只需要在底下人已经想好的大框架上,做一些资源的取舍、业绩的堆叠,做一些锦上添花的动作。更何况,要添的那朵花,也是可以悄悄地献上,喂到他的嘴边的,借他那张嘴巴讲一讲。

将“下面的做法”变成“上面的想法”,也是倒过来处理的,表述为“上面的决策”落地为“下面的执行”。倒过来操作,大家“里子有了”,“面子也有了”,人人都比较好过一些。不要为了谁更在理,在那边顶撞,在那里鸡同鸭讲。上面,听也听不进,下面,做也做不像。就那么僵着,大家都难受的。

道理其实大家都懂,自己下手却纷纷走样。本质上,没有把底层逻辑想透、弄懂、整明白。心里可能也不认同,毕竟对自己而言,好不容易在前一张图上做了那么多,怎么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前功尽弃”呢?这个时候弃了,几时才能东山再起?

可是,有没有想过,在决策者眼里,你就是“前功尽弃”的“本弃”呢?谁愿意在一张旧图上玩“填色游戏”呢?清醒点,好不好!